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期貨市場提供發展空間
    2008-11-21    本報記者:張漢青 庹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着次貸捅破美國金融市場長期累積的巨量泡沫,包括次貸在內的金融衍生品成為“過街老鼠”。而許多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不能因為金融危機而否定衍生品市場的功能,特別是期貨市場作為衍生品市場的一部分,與次貸相關衍生品有着很大不同。北京證監局副局長孫才仁則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本土期貨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空間。

期貨與次貸相關衍生品有三大不同

  長城偉業期貨董事長彭弘&&,在這場空前的全球金融風暴中,期貨市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現。雖然原油、基本金屬和主要農産品期貨不可避免也經歷了劇烈的震蕩,可是沒有一個商品期貨或金融期貨品種像抵押支持債券(MBS)、次帶貸擔保債務憑證(CDO)、信用違約掉期(CDS)那樣遭遇滅頂之災,也沒有一家主營期貨的上市公司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像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那樣轟然倒地。
  次貸相關衍生産品為繞開監管,追求最大限度的交易量而採用場外交易。這種交易是封閉式不透明的,合約是個性化非標準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交易者沒有資質認定,對這樣的交易根本無法實施有效監管,從而使輕鬆違規不受懲罰的可能性普遍存在。
  與此相反,期貨市場的交易形態則突出表現為場內交易,所有期貨交易均在交易所場內進行。這種場內交易是開放式全透明的,合約是標準化非個性的,信息是公開的,交易者是有嚴格資質認定的。對這樣的交易完全可以實施有效監管,把風險嚴格鎖定在場內。
  彭弘認為,期貨市場首先是為了保護最基礎的供需雙方的迫切需求,通過引入套利和投機的社會資本,為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實現條件。正因為此,所有期貨産品,其基礎資産標的都十分清晰。而次貸相關衍生産品,嚴重背離了規避房地産市場風險、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初衷。

嚴格監管的衍生品仍安全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近日也在公開場合&&,次貸危機反映的實質是金融衍生品被濫用和缺乏監管。而事實證明,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嚴格監管的衍生品是安全的。
  他指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期貨市場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並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顯現。雖然發展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困難,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這一基本方針不容動搖和懷疑。
  劉興強&&,當前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在防範風險、保持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市場健康發展。要做好産業服務工作,不斷促進期貨與現貨的融合,吸引更多的産業企業參與和利用期貨市場,使期貨市場上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機者保持適當的比例、合理的結構至關重要。
  宏源期貨公司總經理王化棟認為,期貨市場是實現賣空,對衝避險、套利、止損的有效工具。這主要是由期貨市場的內在機制和基本功能所決定的。期貨市場有三大功能:一個是價格發現功能,一個是對衝避險功能,還有一個就是投資功能。期貨市場的這三大功能,是通過期貨市場內在的機制和它所形成的交易的特點來展現的。合約的標準化,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履約的風險。

期貨市場迎來創新發展難得機遇

  對於金融危機下國內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強的評價是,全球金融危機為國內期貨行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李強認為,此次金融危機給我們的第一點啟示就是,在國內期貨市場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被動地承受風險。第二點則是,當前是發展國內期貨市場的歷史性機遇。
  他説:“就商品期貨來説,中國期貨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期貨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差距在縮小。金融危機使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巨大的經濟總量使中國期貨市場有條件成為世界性商品價格形成中心。此次百年不遇的商品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檢驗了國內期貨市場的風險防範和控制能力,表明我國已經具備加快發展期貨市場的基礎和條件,中國期貨市場的功能應該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北京證監局副局長孫才仁也&&,這次危機首先使我們對衍生工具正負效應的認識加深,有利於科學創新和加強管理,使我國期貨市場下一步發展工作更加穩妥有效。
  孫才仁建議,要樹立期貨産業體系觀念,推動期貨業協調健康發展。從産業體系定位和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兩個角度,探索體制和機制創新,使期貨市場、期貨工具和公司業務的創新以及投資者培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符合市場發展和功能發揮的實際需要,提高期貨業的承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相關稿件
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開幕也談金融危機 2008-11-21
金融危機逼中小企業向自主創新型企業轉變 2008-11-20
互聯網營銷 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選擇 2008-11-20
金融危機衝擊家電出口行業 2008-11-20
APEC利馬峰會關注金融危機和自由貿易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