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界專家:歐洲多通過股權買賣實現資本退出
    2008-11-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業內專家的共識認為我國的PE市場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投機性大於投資理念,如何將長期投資理念運用到PE投資中,如何發展國內的PE市場,在日前的PE北京全球論壇上,國內外的PE界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當時在八十年代中國的VC就像美國幾年前的狀態一樣,美國幾年前在VC方面做了大概幾十億美元的投資,中國現在也進行幾十億美元的投資。”美國風險投資協會迪克森多爾先生&&,“除了本國的政策,投資更要看全球範圍內其他政府的政策,從而決定我們進入哪些市場。對於西方投資者來説,在亞洲新興市場來進行投資還必須要了解本地的法律,有些文件還需要在海外法律之下進行製作。”
  歐洲PE和風險投資協會的監督和公共事務主任瑪麗安妮可認為,PE投資不宜過度監管。“歐洲私募股權的確是受到監管的行業,但是我們的監管非常成功。它是建立在基金管理的層面上,同時監管官員和政府緊密合作,並根據經濟形勢進行及時變通。”他向記者解釋道,“我們27個歐共體,在一些原則監管上,我們會要求一些行政方面的政策,而且這些政策要保持一致。”
  據了解,歐洲風險投資機構每年籌資的750億歐元,而且有25%是來自於養老金、基金的渠道,大概30%來自保險公司,銀行低於15%,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渠道或者投資者。“比起法律,自律更能夠幫助我們和政府以及機構投資者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他&&。
  與中國市場相反,歐洲私募股權大多通過股權買賣實現資本退出。3i集團執行合夥人克裏斯羅蘭&&,在歐洲大多數私募股權退出都是來自於把被投資公司賣給戰略投資者。“比如我們進去是少數股東,我們也可以把它賣出,甚至我們是多數股東時,也可以把它賣出,這樣才能得到回報。”他隨即解釋道。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在歐洲二級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於私募股權來説,將它的投資在二級市場進行買賣,已經變成非常重要的退出機制。“在歐洲進行IPO也有,但它並不是重要的退出機制,不像亞洲和中國一樣,所以退出結構是根本性的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市場的成熟程度。”克裏斯羅蘭説。
  “在歐洲可以知道,我們可以得到同樣風格的財務、法律或者環境方面的凈值調查報告,”
  克裏斯羅蘭遺憾地&&,“但是在中國市場裏,做凈值調查和分析調查報告都非常困難。”
  相關稿件
歐洲汽車業“三面受敵”寒風中等待救援 2008-11-19
專家建議:聖誕歐洲游提前預訂省三成 2008-11-19
步歐洲後塵 日經濟7年後重現衰退 2008-11-18
俄羅斯明年將下調供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價格 2008-11-13
歐洲航空機票“揮淚大降價”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