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近一個月“批而未發”的沉寂之後,進入9月份,基金髮行再度迎來密集期。目前包括本月初已率先發行的3隻基金在內,已明確發行時間的開放式基金已達7隻之多,而另外還有多只基金預計也將在本月進入發行期。 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股市正處於敏感點位的特殊時期,新基金的批量發行或將意味着主流機構對當前市場進入底部區域的認同。對於投資者而言,應當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各取所需,並趁此調整手中的資産配置組合。
多只新基金擇機待“發”
今年8月,新基金髮行經歷了一個沉寂期,整月共有4隻新基金髮行,和今年4月至6月每月都有10隻以上新基金髮行形成鮮明對比。不過,這一尷尬狀況已經宣告打破。 9月1日,鵬華盛世創新股票型基金(LOF)、景順長城公司治理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型基金正式發行,成為奧運之後公告發行的第一批基金。其中,鵬華盛世創新股票型基金(LOF)和景順長城公司治理基金為奧運會後首批發行的股票型基金,分別由建行和工行託管;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型基金則由建行託管。 同時,海富通穩健添利債券基金、國聯安德盛紅利基金和華寶興業大盤精選基金也剛剛發布公告,&&將於9月8日加入發售大戰。天治穩健雙盈債券基金9月下旬發行的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這也預示着9月份新基金髮行可能會出現一波小高潮。 另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還有13隻基金拿到批文但尚未發行,包括金鷹紅利精選、華夏策略精選、中海藍籌等3隻混合型基金,天弘永定、華安核心優選、建信核心精選等3隻股票型基金,還有天治穩健雙盈等7隻債券型基金。 其中,今年4月獲批的兩隻新基金的首募似乎也近在眼前。資料顯示,獲批時間最長的金鷹紅利獲批時間已近5個月,該基金於4月8日獲批。而華夏策略精選基金在4月底就拿到了證監會批文,但至今仍未與投資者“謀面”。據證監會相關規定,新基金應在拿到批文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募集。因此,金鷹紅利與華夏策略精選基金距離到期日已逼近底限,很有可能在9月發行。 業內人士認為,新批股票基金髮行已暫停一個月,市場中積累了一定的投資熱情。由於受限於6個月內完成募集的限制,預計這些“批而未發”的新基金將在九、十月份集中發行,這也將為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新基金髮行遇到很多“絆腳石”
但是,新基金的噴涌而出,並沒有給市場帶來過多的暖意。與此同時,隨着股市持續調整,新基金的發行之路也越走越窄。 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新發基金規模呈逐漸縮小的趨勢。4月份發行的13隻基金共募集117.24億元,5月份發行的11隻基金共募集146.21億元,6月開始發行的8隻基金共籌集117.05億元,單只基金募集均額從9億上升到14.63億元,似乎體現出一種向上的趨勢。 而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發行的建信債券基金募集到59.67億元,6月份的農銀成長募集到68.43億元,剔除這兩隻“超額”發行的銀行基金,5、6月份募集資金分別只有86.54億元和48.62億元,平均只有7.8億元和6.9億元。在這17隻基金中,有8隻發行還不足5億元,剛過2億元成立門檻的“迷你基金”更是頻頻出現。 統計顯示,今年已有20余家基金公司自購新發基金,總金額超過10億元。自購旗下新發基金,充分顯現對股市前景及對自己投研能力的信心,這是基金過去屢試不爽的營銷招數。但面對市場的大跌以及基金凈值的大幅下挫,這種自購旗下基金非但沒有吸引來眾多客戶,反而將基金公司以及員工套入其中。截至8月5日,今年發行的股票方向基金多數都低於發行價,年初完成募集的新基金更是受傷嚴重,不少跌幅超過20%。業內人士認為,“連基金公司都被套了,更別怪場外投資者選擇持幣觀望了。”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銷售過去最重要的主力——銀行,現在開始有意識地收縮基金銷售,把銷售重點放在銷售自己的理財産品以及與自己相關的銀行係基金新産品上。這也是新基金髮行逐漸困難的一個原因。 根據相關人士的觀點,新基金髮行規模越來越少,與基金自己舉棋不定也有關係。實際上,今年以來,基金之間的分歧非常大,部分基金人士對市場並不樂觀,他們即便募集到部分資金,也不着急建倉。數據顯示,5月前完成募集的股票型基金平均凈值為0.844元。在此期間,上證指數經歷了從4260點開始的大幅調整,高位建倉的基金損失較大。而5月後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凈值為0.987元,同期,上證指數從5月最高點3786點最低下探到2566點,但新基金凈值並未大幅縮水,新基金建倉速度降低跡象明顯,觀望氣氛濃厚。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最新統計顯示,8月份基金新增開戶數為74086戶,比7月的88056戶下跌了16%,再次創出基金開戶新低,這表明投資者對購買基金的態度未有實質性改善,信心依舊非常脆弱。
低風險産品開啟熊市發行新思路
從目前情況看,在A股市場持續下跌的過程中,無論是基金銷售渠道還是基金持有人,短期的興趣都處於明顯下降過程中。隨着股票型基金髮行陷入困境,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保本型基金等一些低風險、收益穩健的基金品種就相應地成為眾多基金公司發行的首選。 在這一輪基金的發行熱潮中,債券基金髮行唱主角,債券基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行高峰。目前已經進入和即將進入發行的債券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國海強化收益債券基金、天治穩健雙盈債券型基金、泰達荷銀集利債券基金、海富通穩健添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長盛積極配置債券型基金、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中銀穩健增利債券型基金、招商安心收益債券基金等。
據天相統計,截至8月25日,今年共發行了19隻債券基金,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超過2005年到2007年3年債券基金髮行數量的總和。目前,已成立的16隻債券型基金募集總額為586億元,而去年成立的債券型基金總份額僅61億元。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相關人士認為,對一般投資者來説,債券基金作為一種低風險、收益較穩健的投資品種,應該成為資産配置的必要選擇。不過貨幣基金作為現金管理工具,更適合機構投資者。 多數理財機構的專家都認為,新基金選擇目前的時點發行,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在經歷了前期的大跌和幾次較大的調整之後,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已經大幅下降。此時發行的新基金,不僅消除了以往建倉初期所需要的時間成本,而且可以更加靈活地擇機以更低的價格建倉。 與此同時,新基金募集後還有半年建倉期,這樣就已經挨到明年了,股市很可能會有所轉機。所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説,無論是選擇債基等低風險産品,還是選擇股基等高風險産品,後市的下跌空間都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