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不動産投資將"開閘"
    2008-08-20    本報記者:陳聖莉 實習生:殷丹丹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業內人士透露,日前國務院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草案增加了保險業可以對“不動産投資”等條款,為保險公司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業打開了“閘門”。保監會近日就保險業的房地産投資情況進行了緊急摸底。

險資運用之路越走越寬

  “直到2005年,國內保險資金投資範圍仍局限於銀行存款和央票等保守型金融産品,收益率低下;2006年、2007年險資投資渠道逐步放寬,從間接投資股市發展到直接入市,收益率得到很大提高。”中山大學金融係教授黃偉介紹説。
  但是,由於今年上半年股市風雲變幻,保險資金收益劇降、大量退場。據保監會披露,今年一季度末,股票(股權)投資比例由去年末的17.65%降至13.1%,到年中又降至10.7%。按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7063萬億元計算,上半年從A股市場大逃離的保險資金約有1800億元。
  “保險資金投資範圍進一步拓寬的呼聲因此日益高漲,借船出海的QDII已先行一步,投資不動産成為目前政策的突破口。”黃偉説。
  據了解,這次修訂草案將原先《保險法》第105條規定的“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等四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調整為“銀行存款、買賣有價證券、投資不動産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着今後保險公司可名正言順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投資。

首次明確險企可投資不動産

  “我們最近接到很多房地産邀請,其拋出的地價、控股權等很誘人。”人保控股的一位高管&&,如果保險資金進入房地産行業,對房地産而言應該利好。
  “事實上,不少保險公司早已通過特批或打擦邊球的方式頭不動産了。”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保險係教授庹國柱對本報記者説。如數十家保險公司共同參與的京滬高速鐵路股權投資項目、保險公司全體參與的12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試點項目等等。
  此外,保險資金投資商用物業也屢見不鮮。根據相關政策規定,保險公司不能直接投資房地産業,但可以購買物業作為辦公自用,這給了保險公司迂迴進行物業投資的空間。
  據了解,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泰康人壽、民生人壽、中意人壽等保險公司皆建造或購買過寫字樓。一位財險公司資金運作部的負責人&&,許多保險公司在購買整棟寫字樓後,只有一小部分被留作辦公。其他樓層則用以出租,收益頗豐。人保控股一位高層也透露,人保旗下物業租金的年收益大致在1至2億元。
  “但是,以前保險公司直接投資於房地産行業,特別是開發領域被認為是違規的。此次保險法修訂草案獲原則通過的最大意義在於,它首次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産‘正名’,為日後保險資金大面積進入不動産領域提供了政策依據。”黃偉説。

風險不可小視

  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産可能會提高其投資收益,但許多專家強調風險防範亦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疲軟的時候,更需要高度警惕。
  “不動産投資同樣具有風險,”庹國柱對記者説,不動産或者説房産總體來講具有保值增值的潛力,但由於房地産流動性不好,以短期增值為目的的房地産投資,對保險公司來説是有風險的。比如在保監會成立以前,保險資金早就進入過房地産領域,但由於缺乏風險防範意識,大批的爛尾樓造成保險資金虧損嚴重。
  廣發證券房地産分析師張偉光指出,目前房地産行業處於調整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是否放鬆仍未得到明確,因此此時保險資金入市時機並不好。而且保險公司對商業地産的投資仍缺乏經驗,在初期應以投資現有成熟項目為主,或以投資房地産基金等間接形式進入,不要過早介入自己所不熟悉的土地開發和工程建設等項目。

  相關稿件
保險業涉水金融綜合經營的“風險”之虞 2008-07-21
雖股價出現大跌 保險業對業績前景並不悲觀 2008-06-20
震後意外險投保激增 保險業的春天來了? 2008-06-13
德機構預計保險業因地震將賠付3億至10億歐元 2008-05-30
次貸危機中的美國保險業對我國的啟示 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