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6-24 本報記者:肖瑩瑩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
1月23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裏緊張工作。新華社/路透 | 據美國媒體透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早將於本週簽署一份旨在重修華爾街監管規則的正式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享結算、交易與持有頭寸方面的數據,填補監管空白並加強合作。SEC將從美聯儲方面獲得有關銀行所提供短期融資的信息,而美聯儲的監管範圍也將由此擴大,得以將投資銀行納入其對金融體系的監管範圍。根據目前的分工,SEC負責監管投資銀行,而美聯儲負責監管銀行控股公司與商業銀行。 SEC主席考克斯對此&&,該協議有助於推動各監管機構協調一致,在“後貝爾斯登”環境下履行各自的監管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協議只是美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方案的一部分。今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流動性不足瀕臨破産時,美聯儲採取罕見行動,批准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的方案,並為收購提供特別融資援助,這是自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美聯儲首次向非商業銀行提供應急資金。緊接着,美聯儲再次打破先例,宣布擴大貼現窗口放貸面,即不僅面向商業銀行,也面向投行開放融資工具。 儘管救市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其他金融公司乃至美國金融體系遭受更大損害,但一些批評人士也指出,美聯儲並沒有權力監督投資銀行的財務狀況或命令它們加強自我保護措施以避免破産。 為了理順相互衝突的監管規定,美國財政部3月底向國會提交議案,要求對美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改革,建議將大量的“大雜燴般的”監管機構重新整合,並賦予美聯儲更大的監管職能。 保爾森本月19日再次就金融監管改革發表講話時指出,今年的金融市場動蕩凸顯出美國金融監管體系已嚴重過時,當前需要考慮如何賦予美聯儲所需要的職權,使其獲得投行等金融機構的信息並承擔干預責任,來維護美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自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重大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超級美聯儲”的確立將對美國金融體系帶來深遠影響。 保爾森在19日的講話中還建議國會加快對監管相關議題的討論,因為“金融系統面臨的高風險不容許有任何拖延”。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 弗蘭克對保爾森的講話&&讚同,並稱該委員會將在7月份舉行一系列聽證會討論相關事宜。 不過,《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美國財政部的提案會對許多利益集團産生直接影響,後者從目前的監管體系中獲益,因此提案勢必在國會引發監管者與對立利益集團之間的激烈交鋒,預計該提案在今年成為法律的可能性不大。 對美國公眾來説,如果改革方案能夠付諸實際,它將消除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説沒有區別的“投資銀行”和“儲蓄銀行”間的差別。事實上,銀行業務並未在1913年美聯儲創建時劃分成兩部分,直到20年後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銀行業務才分開。而且,正如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師亞歷克斯 波洛克指出的那樣,儘管“超級美聯儲”的概念充滿了諷刺意味,但它與美聯儲的創建者的思路是一致的,當時的偉大構想就是要平息市場恐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