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10 記者:李亞彪 裘立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杭州電
三年時間,單向成交金額從5.26億元到15.78億元,再到32.29億元——浙江産權交易所實現了連續翻番。董事長顏春友&&,他們正在為浙商做大做強打造一流的産權資源超市。 當不少地方産權交易機構還繼續依賴以指定性國有産權進場交易業務的時候,浙江産權交易所已確立走市場化道路,以指定性國有産權交易為龍頭,帶動非國有産權交易和高新區投融資業務兩翼齊飛。浙交所自2004年掛牌運營以來,非指定性國有産權交易的業務量佔全所交易量從2005年的5%,再到2006年的20%、2007年的40%。 浙江産權交易所是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其功能定位是為全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省屬企事業單位的改制與國有資本流動等提供服務&&。浙江産權交易所從設立之初就烙上了濃厚的民營色彩——11個省內行業龍頭企業為股東,其中4家國有、7家民營。為此,浙交所從開始就制定了走市場化道路,以市場經濟為手段,努力打造出一個集聚全國産權資源和客戶資源“大超市”,目標成為區域性資源配置的最佳&&。 正是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使得浙江産權交易所在深圳富春東方股權包轉讓項目的交易策劃中,創紀錄地聯合了18家拍賣會員和專業團隊共同參與項目的推薦和招商。通過市場發現價格,獲得了141%的增值率。浙江産權交易所還創新出“詢價”的交易方式,2007年掛牌的杭鋼集團等5家公司不良資産包通過“詢價”方式處置,就是其通過交易所&&進行市場詢價。以詢價結果評估定價後競價的成功案例,為浙江省綜合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接管後又難於直接評估定價的大量國有不良資産、特別是債權資産包的處置摸索出了一種合法可行的操作模式。 據浙江産權交易所總經理姚上毅介紹,2007年一年來,浙江産權交易所積極對接市場,努力開拓國資交易以外的業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