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年已至,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A股市場跌宕起伏,房地産市場調控深入……這種背景下,大眾將如何分散投資風險,抓住財富增長機會?記者就此採訪了光大銀行財富管理中心主任張旭陽和滙豐華北區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總經理章筠。
市場充滿變數 産品極大豐富
2008年的市場充滿了變數。從緊的貨幣政策到底有多緊?是否會從結構性的物價上漲演變為全面通脹?美國經濟在次貸危機影響下是否會出現硬着陸?國際商品市場是否能夠提供股市之外的避風港? 張旭陽説,在以上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下,2008年國內外市場的波動性將增加,並會因投資者脆弱的心理而放大。波動性的增加,意味股市投資需要更強的專業性,其他投資方式將受到更多關注。 他説,以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等制度變革為前提、儲蓄分流為標誌,資本市場越發繁榮,投資工具隨之豐富。從固定收益到股權私募,從直接投資到衍生品交易,從境內到境外,中國金融市場上投資工具初步形成了從低風險到高風險的較為完全的投資品種譜係。可以説,國內居民已進入理財的黃金年代。
注重財富保護 資産配置為本
“理財首先是本金的保護,否則理財就變成了消費。構造相對穩定的長期投資組合是大眾投資者理財的根本之道。”張旭陽説。 他認為,隨着市場波動性增加,與2007年追求高收益的理財理念相比,今年理財應該更注重對本金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的時候,不能只看預期的高收益率,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財産品應該是其首選。 在財富保值的基礎上,應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對權益類資産、固定收益産品、另類投資等資産賦予不同權重進行合理配置,使財富增值。 “投資理財是一種長期的、理性的、專業化的投資行為。”章筠説,不能將投資過多集中於單一産品,導致風險過於集中;更不能聽信無風險、高收益、“一夜暴富”的神話。 他建議,在長期投資的組合裏,資金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投資産品,也可以在行業和區域上加以分散風險以達到合理資産配置。例如一些銀行代客境外理財計劃,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真正意義的全球資産配置,並享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不同市場、不同行業的增長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根據美國證券研究機構1974年至1983年對91項大型退休計劃項目長期投資收益的分析,“資産配置策略”對投資組合績效的貢獻度為91.4%。
偏重債券型産品 選擇個性化服務
張旭陽説,2008年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産品將是適應市場波動的主流産品。債券作為金融市場中具有風險規避型的投資産品,在股市震蕩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債利率高於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適合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 針對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他建議選擇銀行推出的挂鉤境內外各類基礎資産的結構性理財産品,能實現在本金保護前提下參與風險資産投資。另外,私募理財産品、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期權産品也將在2008年理財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他舉例説,持有5萬元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固定收益産品理財;持有10萬元,可以用一部分資金購買固定收益産品,其餘可以選擇購買打新股、基金或者銀行的基金寶産品。 對於收入較高者,章筠説,中國內地高收入者群體正日益壯大,但調查顯示其中只有7%使用專業理財服務。對於這類人群而言,銀行具有覆蓋面廣、産品豐富、渠道多樣、服務專業等優勢,能提供專業的個人理財服務,使其有效理財、規避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