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板塊期待價值發現
    2007-12-20    本報記者:浦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化工板塊廣受關注。然而,資本市場對化肥行業的估值相對較低也成為化肥上市企業在融資方面的一大“心病”。
  根據目前滬深兩市公開的資料,國內有16家化肥類企業上市。通觀這些化肥上市企業可以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特徵:即業績優良、規模優勢明顯但市盈率相對偏低。
  業績優良。16家化肥類上市公司2007年上半年平均每股收益為0.33元,其中每股收益超過0.5元的有4家,佔25%;每股收益超過0.25元的有7家,佔43%。
  規模優勢明顯。16家化肥類上市公司的2006年化肥實物産量近1500萬噸,佔國內化肥總産量的16%。企業裝置規模平均93.8萬噸,遠超出國內近2000家化肥企業平均裝置規模。
  市盈率偏低。在股市中,市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市值的波動。除魯北化工市盈率超高外,其餘15家化肥類上市公司2007年8月31日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9.2倍,低於同期滬深股市平均55倍的市盈率。
  專家&&,多種因素影響着企業估值的提高,如果化工上市企業利用好了一些關鍵性的因素,就能在資本市場得到更多青睞。
  業績的成長性決定企業估值高低。從2007年8月31日平均靜態市盈率來看,除去魯北化工後的15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排名前四位的為貴州赤天化公司、滄州大化公司、瀘天化公司和四川美豐公司。除去滄州大化公司外,其他三家公司業務比較單純,都是尿素生産銷售公司,它們市盈率之低可以在滬、深兩市大排名中位於前列,其原因主要是公司近年發展相對穩健,基本屬於守業型公司,現金牛特徵明顯。而反觀市盈率比較高的青海鹽湖鉀肥公司、湖北宜化公司、山東魯西化工公司等,其30多倍的市盈率主要是公司未來持續不斷的增長預期支撐形成的。
  資源優勢可以提高企業估值。如青海鹽湖鉀肥公司依靠國內得天獨厚的鉀肥資源察爾汗鹽湖,成為國內鉀肥生産的主力軍,生産成本極低,近60%的毛利率讓其稱雄國內化肥類企業。
  當前國內化肥上市公司初步轉型成功的主要有雲天化和滄州大化。以雲天化為例,2001年通過控股重慶國際複合材料公司57.64%的股份進入了玻璃纖維行業,最初銷售收入只佔公司業務比例的9%,經過幾年的發展,2006年玻纖産業佔據其銷售收入近60%,一舉從尿素生産轉型為國際上重要的玻纖供應商。而其投資23億元的年産50萬噸合成氨裝置雲南天安化工公司將於2007年年底投産,其在煤化工領域的開拓也為公司轉型提供更加安全的途徑。
  相關稿件
德國化工巨頭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7-12-14
中國化工收購澳新農公司突遭擱淺 2007-12-12
世界一流亮化工程 2007-12-12
東風悅達起亞打造智能化工廠 2007-12-12
青海打造中國最大鹽化工基地 200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