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其形容當前的居民投資理財熱最恰當不過了。由於居民財富的持續增長,加上去年以來股市和基金效應影響,居民理財需求迅速增長,居民投資理財的理念和行為也正悄然發生變化。 CTR市場研究公司日前進行了中國城市居民金融理財需求及金融品牌追蹤研究,該調查採取電話隨機訪問,範圍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八大城市,完成樣本量2407個。調查發現,中國城市居民理財需求強烈,理財行為趨於成熟,專業理財市場潛力巨大。
儲蓄、股票成為居民第一、二大金融資産
儘管股市、基金市場持續火暴,但CTR調查數據顯示,儲蓄依然是目前城市居民首選的投資理財工具,被訪者中有59.9%的家庭在過去一年進行了儲蓄。同時,銀行存款也是居民擁有的一大金融資産,佔到57.7%的比例,其中,低收入家庭高達62.4%,高收入家庭略少,但也接近5成比例。 此外,調查還發現,居民儲蓄中,活期存款是最主要的儲蓄品種,其比例佔到居民目前銀行存款的52.6%,表現出老百姓對資産流動性的青睞。 在進行謹慎儲蓄的同時,股票、基金等新型投資理財方式引起了居民的極大興趣。 過去一年裏,1/3的家庭購買了股票,其中高收入家庭購買股票的比例超過了50%,股票在金融資産的比重則達到17.1%,股票已成為第二大理財品種。 居民進入股票投資比例增大無疑與當前股市的大好形式緊密相關,此外,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信心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的增強也是重要影響。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居民認為未來的收入會有較大增長。同時為了獲得高收益,他們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 據悉,居民基金和保險投資力度相當。過去一年裏有24%的家庭購買了基金,高收入家庭超過了1/3,基金和保險的資産也各佔到了居民總金融資産的一成左右。
未來一年基金投資將超過股票
對於未來一年的投資理財意向,從CTR的調查中了解到,未來一年居民儲蓄和購買保險的意願將下降,基金和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將上升,表明居民投資理財趨於成熟,風險意識有所增強。 記者從調查中了解到,居民的銀行儲蓄將逐步被分流到基金、銀行理財産品等其他投資領域。 未來一年,居民進行儲蓄的意願下降近13個百分點,而基金的購買意願則大幅上升了七個百分點,並超過股票的購買意願而位居第二;其中,高收入家庭打算購買基金的比例達到了44.1%,基金資産則將佔他們總金融資産份額的15.5%。 同時,居民對銀行理財産品和房地産的購買意願也上升了三個百分點左右。未來一年,有3.7%的居民打算購買銀行理財産品,這一比例雖然較低,但已高出去年近一倍,説明銀行理財産品正在走入消費者的視野,逐漸受到關注。 對於高收入家庭來説,未來一年投資股票和房地産的意願則更為強烈,分別有50.2%和31.1%的人&&未來一年將購買股票和房地産用於投資,均明顯高於中低收入家庭。
未來居民投資理財趨於多元化
CTR研究顯示,從未來居民投資理財意願的變化來看,居民的投資理財逐漸趨於多元化,投資組合更趨合理,城市居民的投資理念和行為趨於穩健和成熟,專業理財機構,如基金公司將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消費者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銀行在渠道及品牌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除繼續加強理財産品的代理銷售之外,銀行在自身理財産品的開發方面也將大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