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營業廳裏的快樂晚年
    2007-10-22    本報記者:賴雨晨    來源:經濟參考報
  廣州環市東路一個證券營業廳,放眼望去,儘是頭髮花白的後腦勺--2007年國內股市一路高歌,活躍的不僅是氣壯如牛的青壯年,還有一批氣定神閒的“老”股民——年紀老,股齡長。這些“老”股民長期堅守在證券營業廳裏,追求錢生錢,更追求充實快樂的晚年生活。
  過去,廣東老人愛泡茶館,老茶友都有自己固定的茶館、固定的座位。如今,茶友變成“股友”。“老”股民在營業廳裏大多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每天來坐坐,前後左右都是熟悉的面孔,感覺就像在自己的社區一樣自在。
  這張桌上放着一把還滴着水的新鮮菜心,那是剛剛從菜場買來準備午餐的;那把椅子上放着織到一半的淺黃色毛衣。一台電腦前,筆墨紙硯齊備,鋪開的宣紙上寫着一副對聯,橫批“知足常樂”……墨跡未幹,墨香四溢。這位老伯,把營業廳當成了自己的書畫室,瞥一眼行情,寫幾筆大字。
  “我今年82了,看不出來吧?”退休中學教師盧老伯説,“68歲退休,炒股有14年啦,什麼都經歷過。”他告訴記者,自己4個兒子工作都很如意,家裏經濟上完全沒問題,炒股是為了消磨時間,讓退休生活有所寄託,“可以動動腦筋,不會老年癡呆嘛。”
  每天清晨6點整,盧老伯準時收看早間新聞,了解國際國內大事;7點整,輪到四川&或者浙江&的股評節目;7點半,盧老伯訂的《廣州日報》送到家了,要瀏覽一遍要聞和財經版;8點40,盧老伯準時從家裏出發,步行20分鐘到達位於廣州西湖路的證券營業廳。“我走路來,就當是運動了,炒股之後,我每天從早6點到晚10點都不閒着,很充實。”盧老伯的午餐是一碗“康師傅”牛肉麵,配自帶的“鹹檸蜜”飲料。
  廣州東風中路的一家證券營業廳,還為股民準備了微波爐。中午剛收市,就有五位“老”股民排隊加熱自己從家裏帶來的盒飯。
  炒股對這些老年人來説,不僅能充實生活,更是保持社交的需要。73歲的退休工人鐘阿姨扶着厚厚的老花鏡,右耳戴着助聽器。她每天坐一小時公交車到證券營業廳。鐘阿姨説:“我以前住在附近,習慣來這裡了,老朋友也都在這裡。後來搬家了,還是照舊到這來。”
  炒股是鐘阿姨退休後最重要的消遣:“我家人當初都反對我炒股,説是老人家受不得刺激。但每天呆在家裏多無聊啊,我又不愛打麻將。營業廳有冷氣、有茶水、有一群朋友,炒炒股,多熱鬧啊。上個周末我還跟一群股友出去玩了一天,很開心。”話音未落,她的老同事、75歲的黃老伯搬了張板凳坐到了她身後,兩位“資深股民”熱烈地交換起意見來。
  股市行情瞬息萬變,波動大、風險高,但記者看到,營業廳裏的大多數老人神態都很輕鬆。盧老伯説:“老人家炒股票,最重要就是心態好。”他説,總有些老朋友問他該不該炒股,他總是給出兩個“思路”:
  “第一是炒股的目的,想賺錢可以,但想賺大錢的就最好別炒。第二是資金來源,如果動用老本,甚至貸款、抵押房産來炒股,我肯定要勸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自己從來不聽所謂‘內幕消息’,也不給人推薦個股,不炒短線,時時提醒自己‘量力而行’。”
  鐘阿姨説,要炒股炒得開心,就千萬不能貪心:“一個股票我持有1千股,漲個三毛錢我就可以拋了,以後漲得再高也不後悔。我每個月有一千多元退休金,炒炒股就掙三百,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老人家炒股一定要謹慎。”鐘阿姨湊到記者耳邊説,“我就從來不滿倉操作。”
  臨近下午收市,鐘阿姨的股友們大聲招呼她:“鐘姨,隔壁有家酒樓下午茶特價,全部點心一律8元,你去不去啊?”
  “去啊去啊,算上我一個。你要不要一起去呢?”這個“老”股民回頭笑着問記者,被老花鏡放大了的雙眼瞇成了兩條線。
  相關稿件
評級巨頭標普下調千余種房貸支持類證券評級 2007-10-19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CEO訪問新華社 2007-10-19
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迎風啟航 2007-10-17
我國前三季度證券交易印花稅增長11.7倍 2007-10-15
央行允許對資産支持證券開展回購交易 20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