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中等收入人群需要養老保險
    2007-08-20    本報記者:張莫 實習生:劉雪    來源:經濟參考報

  渣打銀行日前發布了名為《中國中産階級退休養老計劃》的調查報告,報告揭示了中國中等收入人群退休養老保險計劃發展潛力巨大。

七成人群不了解養老保險

  這份調查報告的調查對像是上海地區年齡在24歲以上收入在六萬元至50萬元人民幣的中等收入人群,樣本數量達到1700多份。就調查所得到的有效樣本而言,30.58%的受訪者認為了解企業年金計劃,而69.42%的受訪者則認為不了解企業年金計劃,另外認為了解養老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受訪者只佔28.08%,而71.92%的受訪者&&並不了解。由此看來,大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對於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了解,或者只是對社會強制養老保險比較熟悉,而對養老制度的另外兩個支柱並不了解。

養老費用出現巨大缺口

  而另一方面,中等收入人群對未來養老生活費用金額的預期正在隨着其當前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相對於其當前的收入水平而言,養老花費約佔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而基礎養老保險最多只能維持收入水平30%到40%的比例,如果這筆養老費用完全由基礎養老保險支撐,將會出現巨大的缺口。如果沒有企業年金加以補充,這個養老費用缺口就必須由個人進行彌補,也就是需要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加以支持。

養老保險品種非常有限

  截止2006年底全國經營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機構推出的養老保險品種只有31個,儘管2002年以來,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年均增長速度為27%,但2006年,保費收入也僅有778億元,其中個人年金只佔1/6。而就整個保險業而言,2006年保費收入佔GDP的比例只有2.8%,人均保費收入僅431.3元;而發達國家1998年保費收入佔GDP的比例已超過10%,人均保費收入已超過5000美元;部分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等國,其保費收入佔GDP的比例也已達5%,人均保費收入也達到100美元的水平。

養老儲蓄比例高於養老投資

  “老年時期的收入缺口需要青壯年時期的收入進行彌補,這也是養老保險體系存在的原理。”渣打銀行專家&&,中等收入退休養老行為較有理性,相比養老儲蓄,他們更願意進行養老投資。但在投入比例上,用於養老儲蓄的比例高於養老投資。大多數被訪者也傾向選擇銀行推出的理財産品進行養老投資,同時選擇證券基金投資、商業保險的人也較多。絕大多數人在養老投資理財産品選擇時體現出挂鉤利率的偏好。
  報告得出結論,在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轉型的情況下,相當一段時間內養老問題要依靠個人退休養老計劃支撐,養老保險市場潛力巨大。

  相關稿件
養老保險産品一覽[2007-08-20] 2007-08-20
保監會支持有條件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上市融資 2007-08-20
生豬保險忙壞保險商 2007-08-16
中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委員會成立 2007-08-15
渣打正式在中國內地推出銀行保險代理業務 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