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律師眼中的私募股權基金:監管越少越好
    2007-06-06    本報記者:張莫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涌現出的一大批IT企業,背後都有私募股權基金的支持。很難現象,如果沒有私募股權基金,像蘋果、谷歌這樣的企業還會不會出現。”德恒律師事務所(紐約)合夥人王衛東律師形象的向記者説明了私募股權基金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王衛東律師擁有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國際MBA項目兼職教授,並曾服務於全球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Sidley Austin(盛德)的芝加哥總部,在私募和風險投資領域有着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私募股權基金在經濟發展的作用,用“催化劑”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提到監管,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的他顯然更崇尚芝加哥學派的經濟自由主義:“在准入方面要有所規定,但是不要太多,私募股權基金士本身是市場行為,還是讓市場選擇和決定,監管越少越好。當然,國家規定於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我認為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對私募股權基金大唱讚歌的同時,王衛東也客觀地指出:“杠桿收購經常被用在私募股權投資裏,它以收購對象的資産為抵押大量借債,獲利方式經常是拆分出售所收購的企業,有可能會對就業等産生負面影響。也正是這個似乎有點‘貪婪’的‘個性’,使私募股權基金在歐美發達國家遭到了一些非議。”
  相關稿件
中國私募股權時代漸行漸近 2007-06-06
私募股權基金欲回歸市場化監管 2007-06-06
[背景鏈結]支持私募股權基金的聲音 2007-06-06
[背景鏈結]私募股權基金的起源 2007-06-06
[背景鏈結]私募股權基金——資本市場的水下冰山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