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産業投資基金:創新之路能走多遠?
    2007-06-06    本報記者:鄒蘭 徐岳 文婧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為參加此次“融洽會”的本土私募基金的代表,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無疑將得到各方關注。作為濱海新區金融創新之舉,成立近半年的渤海産業基金將在多個領域面臨挑戰。
  2006年底,首只中資産業投資基金——渤海産業投資基金在天津設立。在今年3月的“融洽會”前期説明會上,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曾透露,渤海産業投資基金正在正常運作,在設立過程中也已遴選了一大批項目,目前正在由基金管理公司逐個篩選,並已經形成初步的投資方案。
  作為濱海新區金融創新的示範之作,渤海産業基金的成立標誌着我國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前,中國的基金大多是證券投資基金,直接用於投資産業的,僅有國務院特批成立的三隻中外合資産業投資基金。但目前從渤海産業基金法律環境、設立方式以及退出通道來看,中資私募股權基金無疑將面臨挑戰。

法律環境依舊存在空白

  由於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批,渤海産業基金的設立過程相當艱難。2005年12月,國家批准天津設立渤海産業投資基金。但直到2006年12月30日,基金才以起設立。據介紹,渤海産業投資基金是在我國尚未&&《産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的情況下,由國務院特批在天津濱海新區進行試點。而在此之前的私募基金大多缺乏法律保護,目的也僅是投向證券市場。
  作為出資發起人代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曾提出,發展産業投資基金需要解決相關法律不完善的問題。一些學者也積極呼籲,産業投資基金在我國尚沒有確切定義,缺乏相關法律依據將制約其發展。
  據了解,有關《産業投資基金試點管理辦法》的討論已有多年,特別是渤海産業基金的成立也在督促着《試點管理辦法》盡快&&。但時至今日,尚未有明確的産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某參與渤海産業基金運作的負責人&&,目前基金管理工作還是圍繞當初設立之初的討論意見執行。
  有關專家分析,《試點管理辦法》遲遲未能&&的原因在於,中國尚沒有積累起完整的産業投資基金運作經驗,有必要為此總結已成立的産業基金,特別是將渤海産業基金的運作過程作為案例,逐步在摸索中&&規範。

管理體制尚難完全市場化

  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由全體出資人以契約方式發起設立,總規模200億元人民幣,首期募集60.8億元。出資發起人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天津市津能投資公司、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渤海産業基金委託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運作管理,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為兩億元人民幣,出資人也都分別佔有基金管理公司2.5%至5%的股份。有內部人士&&,與國外私募基金相比,渤海産業基金“股東參與基金管理”的創新方式,實際上是管理公司和基金股東之間妥協的結果,基金股東還難以信任將資金託付給基金管理公司,這與國際慣例相差不少。
  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求,渤海産業投資基金成立初期,將主要投向天津濱海新區及環渤海地區。對此不少學者&&了擔憂:如果募集資金大部分投向天津本地基礎設施等項目,渤海産業基金還只能算是區域性的投資基金,很難發揮輻射全國、帶動産業基金全面發展的作用。

退出機制有待完善

  按照慣例,國外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有兼併收購、公開上市和清算破産等方式。而關注於産業的私募股權基金,則更加依賴於投資企業的公開上市實現資本退出。但目前我國在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之外,尚沒有運作規範的三板市場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投融資通道,産業投資基金實現退出並不容易。
  南開大學金融系主任馬君潞&&,作為一種風險投資,産業投資基金投資企業的目的不是長期持有股份,而是通過企業成長獲取回報。在國外,産業投資基金可以通過櫃&交易市場等實現退出,但我國産業投資基金更多的將依賴兼併重組等方式,難度大、周期長,這將極大的影響投資熱情。
  在2006年12月30日召開的渤海産業投資基金座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曾&&,對産業投資基金來説,如果不能實現及時退出,將影響繼續投資。中國應加快建立無縫對接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使不同層次企業的股權可以在不同的市場上順暢退出。
  對此專家普遍建議,要暢通我國産業投資基金髮展之路,相關配套政策必須快速跟進。如加快建立無縫對接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適當的給予其稅收優惠,避免雙重徵稅影響投資積極性,盡快完善相關法律等。

  相關稿件
本土私募股權基金身處弱勢“尷尬”前行 2007-06-06
"古舊傢具修復工程" 讓"舊活"成為創新之作 2007-06-06
[理財錦囊]“卡奴”:怎樣做好用卡規劃? 2007-06-06
瑞士發現千封名人書信 克裏斯蒂下月拍賣 2007-06-06
中國私募股權時代漸行漸近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