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3-02 記者:張莫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東方資産管理公司獲悉,中國證監會已經於日前作出批復,同意該公司發起設立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擬設立的東興證券註冊地在北京市,註冊資本15.04億元。與此同時,記者從其它渠道獲悉,華融資産管理公司和信達資産管理公司也同時獲得了證監會的批復獲准成立證券公司,但業務範圍等具體細節尚未得知。
之前,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四大公司在經紀業務方面沒有客戶資源,資産管理方面沒有産品儲備,因此在券商的傳統業務——經紀業務和資産管理業務上並不佔有優勢。但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李永森教授&&,這是每一個尋求從相對單一業務結構向多元化業務結構發展的金融企業必然面對的問題,這就涉及到一個業務發展的策略問題。他指出,比起重新設立一個完全新的證券公司,通過購並和重組的方式來成立證券公司難度要小的多。而實際上,華融、信達和東方三家公司也正是採取此種方式。2004年,證監會就委託華融託管德隆旗下德恒證券、恒信證券,隨後信達託管漢唐證券、遼寧證券,東方託管閩發證券,這些已經為他們進行多元化經營奠定了基礎。而作為目前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中惟一沒有明確收購或創立證券公司的長城資産管理公司,日前也有報道稱其近期正在收購興業證券。看來,四大資産管理公司都希望在此方面有所作為。
自去年開始,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之路就備受各方關注。追溯歷史,1999年財政部主持設立的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家資産管理公司,受命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並管理和處置由此形成的資産。當時財政部設定資産管理公司的存續期是10年,而到去年年底,四家資産管理公司累計處置政策性不良資産12102.82億元,累計回收現金2110億元,比國家核定目標超收286億元。
隨着政策性不良資産處置任務的完成,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之路也日漸清晰,而各大資産管理公司也早已運籌帷幄,為未來尋找出路。去年7月20日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其中信達公司控股54%。這是第一家由資産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去年年底,信達還公開&&其旗下證券有望今年成立,看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正如李永森所説,在商業性不良資産業務量有限,各家公司市場爭奪相對激烈的情況下,拓展多方面業務對於資産管理公司本身十分有利,而金融改革也成為其多元化發展的良好契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