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機床生産企業29日公開出讓49%股權
2006-11-30 本報記者:陳孟陽 姜敏 李榮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今掛牌出讓股權的瀋陽機床集團也曾“試水”跨國並購,2005年成功收購德國希斯公司,該公司生産的多種重、大型數控銑床等産品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圖為希斯公司廠區一景。(圖片來源:中新網)
瀋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9日上午在滬舉行推介會,宣布將於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讓49%股權。這將是繼“徐工並購案”等幾起大的企業並購重組後,中國裝備工業又一引人注目的龍頭企業並購案。
瀋陽機床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也是世界排名前10位的機床生産企業,總資産86.6億元。集團擁有四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和交大昆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一家全資子公司。集團去年機床産量超過6萬台,數控機床超過1萬台,兩者産量在國內同行中居首位。
據了解,瀋陽機床集團目前的股東為瀋陽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此次瀋陽市國資委出讓49%的瀋陽機床集團股份,但仍保留51%股份。相關負責人&&,此次股權轉讓,將不會對瀋陽機床集團下屬兩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産生影響,“集團目前也暫時沒有整體上市打算”。
此次股權轉讓對象包括境內外各類投資者。瀋陽市國資委要求,擬受讓投資者應有較強綜合實力,“包括但不限於”具有振興中國裝備業之産業戰略抱負、良好的商業信譽、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熟悉裝備製造行業,對瀋陽機床集團未來發展有完善的戰略思考,周密的計劃和可行的措施等。
瀋陽市國資委進一步提出了嚴格的限制條件:投資者在受讓後5年內不得轉讓其受讓股權;為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戰略重組目標,原則要求2至3家投資者聯合受讓上述49%股權,投資者之間保持獨立性(無關聯關係、實際控制人不同)且單一投資者受讓合計比例不超過30%,境外投資者受讓比例不超過30%;同等條件下國內裝備製造業100強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或與機床産業相關聯企業優先。
瀋陽機床集團總經理關希有説:“設定這些條件,是為了將來瀋陽機床集團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瀋陽市國資委主任劉永生説,股份制改造是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而選擇在上海聯交所掛牌交易,是因為它是中國最大的産權交易機構,能夠更大範圍地吸引戰略投資者,為轉讓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機會。
據介紹,此次股權轉讓目前尚處於意向掛牌和項目推介階段,下一步將進入正式掛牌和投資者競價階段。據了解,本月初瀋陽機床集團意向掛牌出讓股權之後,已有10多家投資機構&&了初步意向,包括境外投資者。而瀋陽機床集團的有關人士則&&,潛在買家非常多,現在還不確定具體買家。
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總裁蔡敏勇説,瀋陽機床項目是上海聯交所迄今推出的較大項目之一,也是首次推出標的10億元以上的東北國有企業産權交易項目。他認為,此次轉讓符合國際通行的産權轉讓的規則。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本市場專家認為,瀋陽機床集團此次出讓股份對受讓投資者及受讓比例提出了較為具體的限定,轉讓的是參股權而非控股權,應該是想借助資本市場完成企業轉制的任務。但在目前國家完善企業並購重組相關政策法規的時候,也使這一項目增加了一定敏感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錢平凡博士則認為,像瀋陽機床集團這樣的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國家的政策很明確,要保持國有控股地位,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實行國有獨資,事實上,引進國內外的戰略投資者實行股權多樣化,同樣是瀋陽機床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改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以及擴大融資渠道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