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主席珍妮特 耶倫今日(周二)起將先後在美國眾、參兩院就美國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進行證詞陳述。由於美聯儲已奏響退出量化寬鬆政策(QE)進行曲,全球市場自然將注意力集中到白髮女指揮如何演繹這一新樂章上。
八年前,前任伯南克的首次國會秀相對風平浪靜。這要感謝當時美國經濟還算不賴——3%以上的年度增長率、大約2%的通脹率以及4.75%的失業率,同時要歸功於全球資本市場不必對美聯儲的一舉一動戰戰兢兢——彼時伯南克接手的美聯儲處於加息通道當中,並向着理想中的中性利率水平(既不刺激經濟增長也不起阻礙作用)挺進,主要市場基本上穩如泰山,全球資本流動也未大進大出。
回到今天,同樣睿智的耶倫可能不缺伯南克當年的自信與沉穩,但無法分享前任的輕鬆自如。從數據上看,美國經濟持續復蘇態勢,去年第四季度年化增長率已達3.2%,全年美國核心消費價格指數上升1.7%,失業率也在1月份降至6.6%,再加上紐約三大股指均處於歷史高位,似乎美聯儲再次成功地行使着促進就業和穩定物價兩大使命。
可惜,為這份成績單背書的是美聯儲漸遭侵蝕的“信用值”:沒有人會忘記目前美聯儲的基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水平為零至0.25%這一歷史最低水平,也沒有人會輕視經過數輪量化寬鬆政策後,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規模已膨脹至4萬億美元,同樣沒有人會忽略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從推出到退出對全球經濟産生的種種外溢效應——就在耶倫宣誓上任之後不久,新興市場國家匯市、債市和股市又經歷了一輪震蕩。
正因如此,作為美聯儲主席,進行國會首秀的耶倫必須深思熟慮、斟字酌句,因為全球資本市場都會屏息聆聽,而她的一個哪怕是最無心的停頓和轉折,都可能在某個遙遠的新興市場釀成一場貨幣風暴。最為關鍵的是,耶倫將坦言如何繼續推進已經啟動的QE退出計劃,以及如何維持退出步調並怎樣決定加息時點。這既是本次國會作證的最大看點,也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首位女主席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讀懂格林斯潘曾是全球市場投資者的奢望,伯南克時代情況逐漸好轉。可以説,最近八年,美聯儲逐漸形成了新的行事風格,從伯南克到現在的耶倫,都顯露出透明、靈活兩大特點,有助於全球市場把握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節奏。
從透明性上看,美聯儲退出QE一直是張明牌。早在去年6月伯南克就曾放出口風,之後美聯儲可以説是遵循着美國經濟的復蘇軌跡,有條不紊地調整着市場對美聯儲的政策預期並逐步而有序地實施退出計劃的。
從靈活性上看,美聯儲過去推出QE本身就是創新之舉,伯南克突破了歷史上的條條框框,拯救美國經濟於危難之際。就未來的QE退出而言,任務落在耶倫身上,結束QE後對美國經濟及全球市場的衝擊也會由耶倫一力支撐,根據美國經濟趨勢,靈活穩妥地安排退出策略將是耶倫的不二選擇。此前,伯南克在任時就多次&&,單一經濟指標不會是貨幣政策調整的觸發因素,這實際上為耶倫自主調節退出規模和時點埋下了伏筆。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的QE退出計劃將富有彈性,一是規模上很可能不會拘泥於每月100億美元,二是時間上也不會一成不變,若美國經濟難以保持全面復蘇態勢,暫時叫停的幾率會大幅增加。
總而言之,退出QE,削減資産負債表規模,將利率恢復到中性水平,是耶倫任期內的主要任務,也是基於美國經濟向好前提下必須完成的任務。因此,全球資本市場也好,新興市場國家也罷,都應跟上美聯儲退出QE的節奏,不要讓自己的投資組合或者貨幣政策落後半拍,成為QE政策的最後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