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創新應“有魂”留鄉愁
2014-01-03   作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劉洪視角

  如果不是邊境線的阻隔,雲南河口和越南老街更像是一座城的兩個區,人文相近,特産相倣,邊民往來不斷。只是在建築風格上,卻有着很大的差別。站在高處俯瞰,河口很多建築毫無章法和美感,亂糟糟各種風格燴成一爐;而老街那邊,則保留有相當部分老式建築,小樓錯落,掩映在綠色中,紅頂斜坡,依稀是法國殖民者的遺韻。
  老街的特色和風情,也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相比而言,河口就頗為可惜,原有的老建築已消失殆盡,只在口岸邊還保留着當年的老海關,改作了“同盟會河口起義紀念館”,黛墻花磚,木窗圍廊,只可惜,旁邊則是一棟正拔地而起的新型建築,可以想象,緊挨的新大樓建成後,老建築將何等逼仄寒磣。
  不久前在河口調研所看到的景象,不過是中國城鎮化“跑偏”的一個縮影。到處都追求街道筆直、大樓高聳,以至民居雷同、特色全無。有人就感慨説,走在今天中國的城市,除個別地方外,如果只看外表,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要麼,一些新建築怪異突兀,名稱千奇百怪,挑戰着人們的常識和想象。
  城鎮化,也需要創新,但創新並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應根植於文化和傳統。在筆者曾工作過的以色列,相當部分城市,如耶路撒冷、海法等等,都屬於山城。房屋依山勢起伏,基礎設施完備方便。按照猶太人的説法,之所以擇山建城,就在於猶太先人認為耕地珍貴,平原須盡可能保留作為農田。而與之相反,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急促的城鎮化卻是削山填湖,這改變了自然形態,卻未必能帶來優美的環境。還以耶路撒冷為例,作為三大宗教的“聖城”,城市天際線有着嚴格的限制,建築物外表必須是淡黃略白的耶路撒冷石色。但在我國一些地方,城市依然是那個城市,但歷史風情早已蕩然無存。很多富有歷史底蘊和特色的建築、街道,在所謂的舊城改造中灰飛煙滅,代之以全新或倣舊的建築,讓人痛心疾首。 
  城鎮化中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城鎮,也同樣表現在農村。相關數據顯示,在最近十年,每天至少有80個村落消亡——有些消亡可能是發展規律,但有些則類似“焚琴煮鶴”。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在一次演講中就感慨地説,在他工作過的浙江,有一個村落,原來小橋流水,民居錯落,因此吸引了不少城市游客,但當地一個領導覺得,這種村落太破舊了,於是大手一揮,改建成全新的現代鄉村,結果就是,游客再也不來了。正是針對種種不良問題,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城鎮化會議提出:“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此外,要“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真可謂切中肯綮。
  詩意的鄉愁,游子的離緒,更多存在於記憶的深處,存在於那一棵老樹、那一間老屋、那一條深巷、那一泓碧水、那一句鄉音……而這些,則依託於鄉村的特色、城市的底蘊。城鎮化的推進,不應是同一模式城市的複製,也不是就要消滅鄉村,而是要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城,看到各異的村,這才是美麗的中國,讓人生發鄉愁的土地!  
  寫作此文時,筆者正乘坐於北京去上海的高鐵上。窗外,是沉沉的霧霾,籠罩着田野中的鄉村,其中有一個顯然是“新農村”:十余棟新樓房,突兀立於田地間,再仔細一看,所有樓房,都同樣的構造,最絕的,則是樓房所在的整個社區,全覆之以水泥地面,沒有一棵樹,火車遠去,回望那片社區,真似水泥的樹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城鎮化第一步怎麼邁? 2014-01-02
中央進一步細化城鎮化時間表 提出三個1億目標 2013-12-26
喬潤令:新型城鎮化要區別於過去的城鎮化 2013-12-26
新型城鎮化要消除城鄉新的不平等 2013-12-24
農業部部長:城鎮化不是消滅農村 2013-12-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