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引發的可能不止是金融危機
2011-11-10   作者:陳曉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陳曉彬

  溫州市政府日前的新聞通報稱,經全力“救市”,目前局勢有所好轉。群體性企業關停、倒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近期未出現較有影響力的企業主出走情況。作為一個新聞事件,此事可算告一段落。但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高利借貸氾濫,有的借款人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在其它不少地方也或多或少的出現過,並未完全解決。
  有論者指出,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現行的金融體制,所以解決的出路在於金融制度的改革,否則有可能釀成中國式的金融危機。筆者認為産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僅僅是金融制度的缺失,其後果也不僅是帶來什麼“中國式的金融危機”。這一現象更折射出製造業的危機,造成影響可能更深遠。在尚未實現工業化的中國,只有繼續發展,提升製造業才能讓更多普通勞動者盡快提高收入,讓絕大多數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溫州等地的製造業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國中小製造業企業發展的縮影。抓住發達國家産業轉移時機,引入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依賴當地土地、勞動力、環保支出等廉價要素條件,加上創業者的眼光和勤奮,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發展,也積累了不少資金。與此同時,因正規金融體制發育不良,在這些民間中小製造業企業發達的地區,民間融資活動一直挺活躍,企業資金周轉不開時,往往以較高成本借入民間資金。只要企業能賺到預期的利潤,通常都能及時還賬,雙方相安無事。此次出現的“跑路”現象確與正規金融機構緊縮銀根,推高民間借貸資金成本有關,但更是由於廉價要素條件逐步消失,加上體制的缺失,傳統製造業企業經營環境惡化,難以獲取以往的利潤,因還不起債而“跑路”了。同時,因經營實業不賺錢,一些企業放棄本業,把資金用於投機炒作。
  如果,中小製造業企業盈利情況不改觀,即使改革金融體制,地下錢莊陽光化成為正規金融機構後,其放貸的資金不能以實體經濟的正常利潤作為利息收入的源泉,在逐利本性驅動下,也會去玩“次級債券”之類的合法金錢游戲。因此防範民間資本資金鏈斷裂爆發“中國式金融危機”的根本之路不僅是金融體制的改革,更應該是在各要素成本不可避免地繼續升高的條件下,大幅度地提升製造業創造價值,獲得利潤的能力。
  至於如何提高製造業,特別是製造業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外兩方面:一是推進體制,包括金融體制的改革,為民營中小製造業企業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另一個是中小製造業企業自身如何提升自己。筆者認為,那些大型製造業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更有責任在增強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率先垂範,並以自己取得的成果,為民營的中小企業提供提高産品附加值的機會。
  從現代西方經濟發展的過程看,創新、研發核心技術、打造品牌,主要不是靠“個別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了”,越來越要靠大規模投入,組織多學科大團隊的系統工程。喬布斯,該算是小企業創新,打造品牌的“神人”吧。可沒有當年美國政府和大企業為研製電子計算機、半導體、集成電路、微處理器而動員的鉅額財力、人力哪能有喬布斯成功?他能在自己汽車庫裏研製出蘋果電腦,但絕不可能在汽車庫裏造出其核心部件———微處理器。想想看,現在中國的大企業有幾家拿出了能讓眾多中小企業提高産品附加值的核心技術和自有品牌“高鐵”原本有望成為這種技術,但“7.23”一撞,不知何日才重現輝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博客]德國製造如何立足於金融危機 2011-11-09
德國製造如何立足於金融危機 2011-11-09
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正在醞釀 2011-11-04
[金融大家談]高利貸會引發中國式金融危機嗎? 2011-10-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