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開閘放水,向市場注入幾千億美元的流動性。據説,是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實際上,美國經濟的毛病並不是流動性不足,而是結構問題。所以,美國增加的這些流動性,很可能成為在世界四處游蕩的“熱錢”,讓本已流動性過剩的世界經濟更加動蕩。此舉,不能不説是以鄰為壑。
在地理上,中美遠隔重洋,但在經貿關係方面應該算“近鄰”。在當前世界各大經濟體中,像中國這樣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不多,中國的貨幣和資産均有升值潛力,因此美國的這些“流動性”很可能以中國為“壑”,來套利。而現在,中國經濟也“不差錢”,並正擔心通脹抬頭,所以並不歡迎“熱錢”流入。阻止“熱錢”流入,中國需要築好一道堤壩——對國際收支中資本項目的嚴格管理。
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是一個令人神往的長遠目標。可不論是整體經濟和金融實力,還是體制建設,目前中國還不具完全開放資本項目的條件。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熱錢一直覬覦中國市場,正是靠對資本項目的管理這道堤壩,國際熱錢不能明目張膽地大規模進入中國興風作浪,從而為中國經濟在動蕩不已的世界經濟中保持較為穩定的發展提供了所需的金融環境。
美國放水,熱錢可能再次來襲。對此,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日前再次強調,防範“熱錢”跨境流入帶來的金融風險,並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規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大對違規銀行的處罰力度,並追究負有直接責任的高級管理人員相關責任。
中國金融機構的地方分支機構違規違法的能量不可小覷,已經出過不止一起規模上億元的,市縣級銀行分支機構違規違法案件。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筆者認為,堵塞地方金融分支機構的蟻穴,築好外匯管理堤壩,恐怕主要靠各大金融機構的內部監管。如果地方分支機構出了問題,北京總部頭頭的椅子就坐不穩,各大金融機構肯定會切實加強內部監管。
儘管中國築起了外匯管理之壩,但畢竟處在“壑”裏,很難完全擋住“高山流水”。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説,在市場存在利差的情況下,套利行為本身是符合邏輯的,不能做太多指責,也管不住。短期投機性資金如果流入,把它放進“池子”裏,而不會任之氾濫到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中去。
周行長的“池子”説,引起了輿論熱議。筆者十分讚同有論者所提,這個“池子”,最好是挖在股市裏。想補充一點的是,千萬不能再在房地産市場給“熱錢”留個“池子”。按現行技術指標,對中國股市的估值水平,分析家們見仁見智。但從中長期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幣匯價的走勢看,以外幣計算的中國的資産肯定要升值,中國股市對外資有吸引力;中國股市的漲跌對實體經濟影響很小,當股市從6000多點直落到1000多點時,實體經濟照樣一路高歌猛進;更不用擔心,在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企業中,外國人買了點兒股票,就能成為高管,左右中國經濟。這些大企業裏,誰當高管,是組織上決定的。而對於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説,適於人類居住的土地可能是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不能再讓外國人染指了。
順便説一句,中國股市“圈”國內百姓錢的本事,人所共知了。如果這次能套住國際“熱錢”,那可真是可喜可賀的事。確實,國際投機家們財力雄厚,財技高超,可也並不是無往不勝,在剛剛成立後的香港特區、在俄羅斯,他們也曾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