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不久前訪問剛果(金)時,一位愣頭兒青大學生在座談會上問她:比爾 克林頓總統對中國在剛果(金)的投資怎麼看?
希拉裏錯愕了半晌,然後很不客氣地回答:“我丈夫不是國務卿,我才是!”她接着説:“你要是問我的觀點,我可以告訴你我的觀點,但我不會替我丈夫傳話。”想來,在説這些話時,希拉裏的不快肯定是溢於言表。
記得陳佩斯和朱時茂有一個挺有名的小品《主角與配角》,希拉裏“發飆”,應該正是主角與配角的心結所致。在英文中,有一個類似的俗語,那就是stealthelimelight(搶風頭),照字面翻譯,則是“偷光”。對希拉裏來説,正訪問非洲的她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冒失的小夥子卻問她丈夫的觀點,這種“偷光”不由不讓她火上心頭。
對這次希拉裏在非洲遭遇雷人問題繼而怒形於色,美聯社分析説,這是因為希拉裏最近籠罩在其他人陰影之下。換言之,她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在一些重大外交問題上成了配角,於是,也就難免産生一點主角焦慮症。
這當中的主角之爭,部分來自美國總統奧巴馬:奧巴馬有非洲裔血統,他不久前對非洲的訪問,其所受非洲人歡迎和外界的關注,自然非希拉裏能比;此外,還有來自副總統拜登的風頭:拜登多次接受特殊使命進行外交訪問,他美國第二人的身份有時也不免讓希拉裏有“瑜亮心結”。
還有,自然是希拉裏丈夫比爾 克林頓的光環:克林頓不久前飛赴朝鮮,成功帶回兩名被扣押的美國女記者,贏得美國各界一片喝彩聲。儘管克林頓此行離不開希拉裏的支持,但聚光燈都聚集在退休總統身上,讓他身為美國最高外交官的妻子可能也會感到失落。
當然,希拉裏發飆,也説明她內心的要強。平心而論,比起以往許多國務卿,希拉裏已是一個強勢人物。在以往美國政壇,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是最有主角和配角心結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基辛格當國家安全顧問時,國務卿甚至都不清楚基辛格去了北京。但在奧巴馬政府內,至少到現在,希拉裏仍然是外交領域的主要政策制定者,國家安全顧問完全籠罩在她的光環之下。
希拉裏的心結,其實許多美國政治人物都有。比如在財經領域,以往是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兩駕馬車,現在變成了財長、美聯儲主席以及總統首席經濟顧問三駕馬車。緣由?就是身為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的前財長薩默斯太強勢,“偷走”了不少原本屬於蓋特納和伯南克的光環,以至於坊間一度有蓋特納被架空、伯南克將讓位給薩默斯的傳言。
在美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改革中,主角與配角之爭就更為明顯。按照改革方案,美聯儲將擔綱“超級監管警察”的重任,但對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等監管機構就大為不滿,因為配角地位意味着它們權力的邊緣化———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當慣了主角或重要角色後,驀地要讓位只能當配角,難免會有心理上的不平衡。
當然,世界上也沒有永恒的主角。向希拉裏問了雷人問題的剛果(金)大學生後來就向希拉裏道歉,並解釋説,他當時其實想問的是有關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態度———奧巴馬在非洲那麼大的人氣,卻居然還被大學生(也可能是翻譯)口誤成已離職八年多的克林頓,可見克林頓最近的風頭和影響力。或許,現在該輪到目前支持率下降的奧巴馬産生主角危機感了。(8月31日發自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