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姚明、敗也姚明的悲哀
    2009-07-17    沈竹    來源:央視網

    姚之隊15日晚宣布,姚明全資擁有的上海泰戈鯊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的股東就俱樂部股權轉讓事項達成一致, 雖然只是一個框架協議,但是由於三大強勢股東——上海文廣、上海運動技術學院、虹橋機場,超級一致地同意出讓股權,讓身陷困境、急需活力的上海大鯊魚終於見到了突出重圍的曙光。
    這一重大利好發生在姚明身上,是幸也是不幸。
    幸在姚明華麗轉身的野心就此拉開序幕,將來也許會給産業化落後的中國體壇帶來填補空白的種種創新,以及他個人的事業升級換代。
    不幸,在於如果不是姚明,上海男籃産業化的路就此可能要無限期延宕。如果沒有姚明——這個誕生得有些偶然的強勢世界級體育明星,面對強勢的三方股東,誰還能有這樣的力量去得到這塊兒哪怕是燙手的山芋呢,上海男籃還是否會由此犧牲自己的未來呢?成也姚明、敗也姚明,這就是我今天的問題,怎麼才能讓姚明不成為偶然,才是今天中國體育産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不是沒有人想要出錢買——近的是剛剛撤資的西洋集團,撤資的癥結不在於虧錢、也不是沒錢,用他們自己的話説是:一年投進去好幾千萬,除了掏錢,我們什麼權利也沒有,什麼事都是三個股東説了算,我們這是圖什麼啊?與其這樣白扔錢,還不如退出,不玩了!
    有投資經營權,而不放股權,只幹活、沒實惠的事誰能願意幹呢?
    趙本山雖然不是專業球員,但熱愛足球,入主遼足之際也曾想出錢入股、參與經營,被當然婉拒。這種出自己的力,卻不能為自己幹活的事最終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産業化規則上的擰巴,更導致了具體事情上種種重大決策上失語、個人必將越來越灰心喪氣、無心投入。
    不僅是西洋集團,投資申花足球隊的朱駿在股權談判中,也曾被拒絕。今年4月,上海男籃困境將要斷奶之際,朱駿與上海男籃方面進行了接觸,談判中朱駿提出希望以出資的方式進行合作,並得到上海男籃俱樂部的部分股權。強勢股東則直接否決了他的這一想法,&&出錢可以,但不會讓他擁有俱樂部股權。
    面臨被淘汰危機的上海男籃成績直接受到錢的影響,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和民企入主釋放活力的廣東宏遠距離越來越遠,悲涼的不僅是情感。
  球隊部分高層和球員開始發出這樣的聲音“我們寧願砸破體制的鐵飯碗,也不要這樣不死不活地難受,人家廣東隊交給民營企業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當然,姚明還沒有落袋為安,現在的國有資産評估環節還在繼續,上海男籃作為國有資産,曾經有美國從事房地産行業的人想要收購,但就是在資産評估環節被嚇退。我們舉國體制的環境中,每一個運動員進行成本核算要從12歲開始算起,最後的總價高達一億,結局不歡而散。
    狼已經來了——NBA中國的野心不止於籃球,長久而龐大的中國計劃,讓財大氣粗、關鍵還精通文化産業運營的斯特恩一段時間內甘願在中國做賠本生意。面對10—20倍增值空間的中國體育消費市場,這頭老狼將中國作為了他戰略上的又一個狼穴。
    多虧有了姚明,這種感慨來自於我這樣一個媒體人的心聲,未免有些感情用事,但情非得以。
    姚明當初離開上海男籃,去到NBA發展自己的事業,可謂困難重重,體制對他的束縛,是最終通過多方斡旋達成的妥協,而沒有了那一次的再出發,姚明會怎樣,這並不是個無聊的問題。一個優秀的籃球運動員,而不是讓全世界球迷為之瘋狂的體壇明星,姚明今天的價值連姚明自己都不會了解。這樣的産業化價值,為什麼我們的環境卻長期以來視而不見?
    而姚明那略顯慌張的一博,其中的悲涼、無奈、偶然和後來的闖關成功,也是我國體育産業發展中的一個真命題。
    太長時間,我們以一種狹隘的態度去固守一些特定的規則,我們稱其為體制之痛,雙軌制的體育産業遇到的是營養不良的殘缺發育,我們認為屬於中國的才屬於世界,這是一種體育精神,一種民族情懷,在舉國體制的“陶冶”浸潤之下的慣性思維,我們的體制不理解屬於世界的才屬於中國!不屬於世界的姚明不會有今天制衡多方複雜因素的力量。

  相關稿件
姚明代言任我游推首款3D實景導航GPS 2009-03-25
姚明與詹姆斯亮相北京世貿天階[1] 2008-08-22
姚明被“砍” 男籃蹈雅典覆轍列第八 2008-08-21
姚明成為聯合國“環境衛士” 2008-08-10
火箭老闆:希望找到中國上市公司中的姚明 200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