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03 本報記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正如許多國家一樣,隨着奧巴馬“新政”出爐,美國各州市縣乃至各社區,近來都行動起來,採取各種手段爭食這塊巨大的蛋糕。對奧巴馬來説,拯救經濟非常關鍵;但如何防範濫用資金、防範“跑步(部)前(錢)進”中的舞弊行為,對“新政”成敗和他的歷史名聲也格外重要。 奧巴馬“新政”有兩大特點,一是大,二是快。大,是指資金龐大,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快,是指花錢要足夠快速,因為這樣才能更有效刺激經濟。但這兩大要素,顯然也更刺激了地方爭奪項目的積極性和緊迫感。 美國地方政府跑項目的激烈程度,可能也不會輸於中國或其他國家。其中道理也簡單,誰能爭到更多“新政”基金,尤其是爭到能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基建項目投資,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民眾福利。説好聽一點,地方官員便能藉此政績顯著,政治資本自然也就更多。 因此,在2月17日奧巴馬簽署“新政”計劃數秒鐘後,密蘇裏州一項耗資850萬美元的新橋梁即動工建設。密蘇裏拔得“新政”頭籌,其他各州也爭搶項目、互不相讓。《紐約時報》就説,爭食“新政蛋糕”是許多政治家的共同想法,而這種想法目前正席捲全國。 但濫用“新政”資金,後果也是嚴重的。一是造成浪費,不能有效刺激經濟,反而會加劇經濟困境;二是傷了納稅人的心,不僅會讓奧巴馬支持率下降,更會影響民眾對後續經濟政策的支持。 奧巴馬對此心知肚明。為此,在“新政”鋪開後,他多次發表講話,警告不得濫用資金。他的第一個防範策略,就是有言在先,以喝退以身試法者。比如,他在會見州長時就強調,“新政”資金來自納稅人,這些錢必須使用得當,不能受政治和個人因素干擾,他本人不會容忍任何在項目資金上的舞弊行為。 真發生了舞弊行為怎麼辦?奧巴馬的態度是明確的,如果聯邦機構濫用資金,他將毫不猶豫停止該項目並開除有關責任人;如果地方政府也存在類似情況,也將受到同等待遇。 第二個防範策略,就是將“新政”資金使用置於陽光之下,這也是奧巴馬的高明之處。其中最突出的舉動,就是開設專門的“新政”網站,將所有撥款項目公之於眾。用奧巴馬的話説,民眾可查清每一筆錢的具體流向。在該網站上,頭一句話就是:“這是你們(納稅人)的錢,你們有權知道它的流向,知道它最終是如何花出去的。”此舉也同布什政府後期在拯救金融業問題上的“暗箱”操作形成鮮明對比,自然得到民眾的廣泛認同。 第三個防範策略,就是掐斷可能的利益輸送管道。游説是美國政治體系的一部分,而游説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醜聞,則使民眾對政界人士的疑慮重重。有鋻於此,奧巴馬上&之初就發布命令,要求官員與游説集團做出明確切割,規定官員不得接受游説集團的任何好處,在兩年內,游説人士不得加入政府,政府官員也不得從事游説工作。 第四個防範策略,在管理“新政”項目上配備強有力的人手。在奧巴馬的提名下,內政部檢察長德瓦尼擔任“新政”辦公室主任,負責監督資金的發放和使用。德瓦尼疾惡如仇,在反貪問題上名聲甚著,有他把關,自然也會讓一些走捷徑者望而卻步。同時,鋻於“新政”事關大局,奧巴馬更請副總統拜登主管“新政”項目的工作。 但即便如此,“新政”這樣一個資金龐大且快速花錢的工程,其中完全避免沒有浪費、沒有計謀、沒有交易,也是不現實的。密歇根州共和黨州議員凱文 艾森海默就説,如果其中沒有政治參與,那“實在太天真了點”,這是無奈的現實。但奧巴馬政府的未雨綢繆、主動防範之舉,或許也值得同樣制定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學習與借鑒。 (本報記者劉洪3月2日發自華盛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