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北京最近有一件“大事”,淹沒在了諸如奧運綵排、大柵欄開街和京津城運開通這樣的新聞裏。什麼事呢?7月28日,首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點火試運行。 説它是大事,因為它意味着北京部分垃圾填埋場周邊的居民,可以不用再整天關着門窗過日子了;意味着再過幾年,北京現有的垃圾填埋場“壽終正寢”之時,我們早實現了一種更為先進環保的“戰略突圍”;意味着寸土寸金的京城,將來可以少去許多露天垃圾場等市容“疥癬”,多出大片綠地或園林,離宜居城市又近了一步。 但是,這樣的大事、好事,有關部門在涉及其技術特點和排放物時,卻語焉不詳。特別是在二惡英上,只字未提。 二惡英是一種致癌物質,主要産自垃圾焚燒。我國處理二惡英的技術,早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二惡英實驗室就曾經鑒定過,國産的立式氣旋熱解氣化垃圾焚燒爐的二惡英排放僅為0.011納克,是國家標準的五十分之一,日本及歐盟標準的十分之一。那麼作為首都,作為全球超級大都市之一,北京的首座垃圾焚燒爐與這種技術到底有沒有關係?二惡英的排放數字到底是多少?這樣的刻意回避,是一時疏忽呢?還是仍存有某種顧慮? 北京原計劃在奧運會之前建成四家垃圾焚燒廠,由於部分市民反對等原因,目前只有一家建成。反對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不了解——由不了解而生疑惑,由疑惑而生抵觸。政府部門的回避,恐怕是由顧慮而來。而顧慮,明顯源於百姓的抵觸。
其實抵觸是大可不必的。美國環境保護署和紐約州衞生部進行過一項檢測,一座控制精良的為數萬戶家庭服務的城市垃圾焚燒爐的二惡英排放量,並不比一個四口之家在自家庭院裏焚燒垃圾所釋放的二惡英多。何況,人家日本受國土所限,80%的垃圾都燒了,也沒聽到有什麼後遺症。再説,我們的技術也並不在人家之下。 所以,問題的癥結,恐怕還在於政府的工作沒有做到位——科普不足、宣傳不力、解釋不夠。北京擬建垃圾焚燒廠的周邊居民就説:“從來沒見過誰主動來居民小區宣傳垃圾焚燒發電廠!”他們甚至無從知道這種項目有沒有經過環境評估。對政府而言,不主動出擊、耐心宣講,自身如何化解矛盾、推進工作?不直面困難、正視問題,自身如何贏得信任、樹立形象?不開誠布公、爭取民意,自身又如何引領社會、維護和諧? 在我國,垃圾處理的方式無非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隨着填埋、堆肥的副作用日益增多,焚燒的需求和潛能就逐漸釋放出來。我國目前垃圾焚燒的處理量只有3%,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所以今後發展垃圾焚燒的決心必須堅定,方法也要得當。 正確方法之一,是發揮後發優勢,少走彎路,搶佔技術制高點。既然我國的此類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舍高就低、捨近求遠,也沒有理由不講性價比和可持續性。 正確方法之二,是杜絕自作聰明的“有所保留”和遮遮掩掩,在信息披露上必須讓民眾心中有底、心裏踏實。具體到北京首座焚燒爐,就是要盡快公布二惡英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闡述其技術特點和水平,解除民眾的疑惑,為下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正確方法之三,是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讓民眾盡可能遠離污染源。比如,盡可能把焚燒爐建在人跡罕至和下風口處,從根本上真正減輕民眾的生理和心理壓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