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四個突破:産業集群發展之策
    2007-04-27    徐殿龍    來源:經濟參考報
  毋庸置疑,産業集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大載體,是解決“城市群”與“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現實選擇,是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源泉。發展産業集群是世界各國的共識,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一定意義上説,未來區域經濟的競爭,就是産業集群的競爭。
  那麼,如何才能好、快、可持續發展産業集群,筆者認為應該實現四個突破。
  突破理論局限和認識上的誤區,把發展産業集群作為區域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抓準抓好。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對發展産業集群由於在理論上存在局限,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誤區:有的認為産業集群就是小企業集群,而發展區域經濟必須靠大企業支撐,因而“抓大放小”;有的認為産業集群就是企業“扎堆”,只要把企業集中在一起,就算是“産業集群”了;有的認為同行是“冤家”,集聚在一起會産生惡性競爭;有的認為明確産業定位是“作繭自縛”,不利於招商引資。這些認識誤區是導致産業集群發展缺乏正確引導、合理規劃和積極扶持的主要思想根源。
  突破行政區劃及體制上的障礙,遵循經濟規律,用制度推動産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影響産業集群發展的一是行政區劃,一是體制。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打破畫地為牢、各自為政式的自我發展。因此,在發展産業集群中,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遵循經濟規律,創新、建立、完善有關制度,變區劃之爭、利益之爭為合作與競爭、雙贏甚至多贏。將産業集群的建立與發展和區域、區劃創新體系的建設結合起來,以産業集群政策替代産業政策,以促進集群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用區域經濟綜合發展替代單一行政區劃的經濟增長,創造有利於做強做大産業集群的良好環境及其機制。
  突破就産業發展産業的局限,走産産聯合、産學研一體化之路。發展産業集群並非就是某一産業或行業的事,而是一個“集成”的概念,不僅需要整合産業與産業之間的資源,更需要相關産業及其産學研相互結合併融為一體。産學研結合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成為産業集群內的孵化器,最終産出的成果又對産業集群産生重要影響。同時,産業集群與其他相關産業之間産生聚合甚至裂變效應,使之較容易地使各種資源融合,促進企業加速生長。但目前國內的現實情況卻是,各級各地科研院所與地方經濟、與産業集群結合不夠緊密,從而導致科技與經濟、科研與産業脫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這些産生技術成果的主體與吸收和應用技術成果的主體——企業之間相互隔離,巨大的科技資源與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
  突破國內産業或企業間的合作與循環,走國際化和大産業之路。隨着産業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託的産業和産品不斷走向世界。要做強做大産業集群,就要將其與其它地區乃至全球産業價值體系相融合,使産業要素跨區域和全球流動。只有融入更大區域乃至全球産業價值鏈體系,不斷朝着全球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地方産業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在構建區域産業集群時,要積極實施科技開放互動戰略,開展跨區域科技合作和跨區域、跨國之間的合作,推進産業集群融入更大區域乃至全球産業價值鏈體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