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國內外研究表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産業集群都是經濟活動中的普遍現象,即使是在科技信息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越是需要新知識的行業越傾向於集群。
國際上的産業集群源於何時無人考證。據首先注意到産業集群現象並於1890年首次以“産業區”概念來命名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考證,早在1250年就有生産集中現象的記載。在馬歇爾時代,不僅在英國的曼徹斯特、蘭開夏等地出現了多個不同的産業集群,在德國的奧芬堡與海德堡也已形成了較大的印刷機械産業集群。隨着歐美一些國家陸續進入並完成工業化,産業集群在這些國家大量出現並成型。當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1990年用“産業集群”概念來界定生産的地域集中現象時,産業集群已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生根了。
在當今的世界經濟版圖上,由於大量産業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斕、塊狀明顯的“經濟馬賽克”,世界財富的絕大多數都是在這些塊狀區域內被創造出來的。
縱觀世界各國的産業集群的發展之路,主要經驗有:
政府重視併發揮作用。在産業集群發展中,政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既要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為本地企業家的創業和外地企業家的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外地客戶前來採購提供盡可能的便利,還要創造合理的制度環境,增進廠商之間的信任,豐富本地的社會資本,協調廠商之間的共同行動,催生廠商之間良性的競爭與合作格局。同時也要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促進産業集群的成長與升級。産業集群是一個地域性的綜合體組織,它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合行動,共同調整與制訂經濟政策,才能促進産業集群的發展。
一定要與本國工業化進程相輔相成。從産業集群發展較早的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情況看,産業集群的發展與工業化進程有着緊密&&。這表明,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産業集群的發展,而産業集群又推動了工業化進程,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要有戰略遠見。産業集群能夠提升本地産業的競爭優勢,拉動本地的經濟增長,推動工業化進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這都是國際産業集群發展不爭的事實。此外,産業集群可以作為“大企業病”的一種有效解決方案,能夠促進區域創新系統,等等。這一切表明,産業集群的功能絕非單一,而是可以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式。
要大力發揮産業集群的輻射效應。産業集群之所以出現並蔚然成風,根本點在於産業集群能夠産生並釋放出“集體效率”的集群效應。在美國、德國與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很多産業集群中,企業之間的合作程度都很高,這些産業集群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優勢。
走自由發展和“規劃”發展之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産業集群都是通過企業的衍生與扎堆等方式逐步自發形成的,這並不意味着産業集群只能事後被發現。實際上,作為一种經濟發展戰略方式的産業集群,完全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規劃發展而成。班加羅爾軟體産業集群的成功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在“平地而起”的産業集群規劃發展過程中,關鍵點是要根據本地特性選擇一個合適的産業,引入或培育出一個具有較強衍生能力或具有一定示範性的關鍵企業,通過該企業的成功發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來越多的相同、相近與相關企業聚集該地,經過一定的時間,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集群完全可以培育成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