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墓穴”的黑色幽默
    2006-08-14    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成都商報》報道,目前在成都,一個墓穴最高被炒到50萬元,比普通一套房還貴。最便宜的墓穴,也在一萬元以上。有人因此慨嘆:現在連死都死不起啊!
    人的生生死死,都少不了一個棲身之地。活者居有定所,死者入土為安,這是中國人的一大習俗。所以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誰都願意花錢買房(咱們的房産擁有率因此才居世界前列);一旦撒手人寰,後輩們為之尋一個好去處以求生死兩安,也是情理中事。
    不過,這種事一旦與迷信扯上關係,味道就不一樣了。迷信的説法管房子叫“陽宅”,管墓穴叫“陰宅”,風水好的“陽宅”、“陰宅”都可以庇祐子孫、蔭及後世。對這種説法深信不疑者,民間大有人在。應該説,一些“貴族墓穴”被炒得離譜,與這種説法不無關係。而且供求雙方在交易的時候,彼此都是心照不宣的。所以,對這種“高端消費”制止顯然是不理智的,就像無法制止別墅的建造和銷售一樣。政府惟一可做的,就是把稅率提高、足額徵稅。
    但是,如果這種高價趨勢波及到整個行業,影響到了普通消費者的正常需求,那麼政府就不能不管了,就像在房價被抬高到普通人難以承受的時候。成都這種最低都要上萬元的墓穴或塔位,一般的低收入者恐怕是很難買得起的。那麼,政府應該怎樣干涉呢?實行價格審批制,顯然有悖放開的初衷;統一規定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不符合市場競爭的本質。難不成,也要像房地産業那樣,規定“兩個70%”--“中小戶型”的墓穴佔到全市總量的70%,或者低價位的墓穴佔到該項目的70%?要知道,一戶人家才需要一套住房,而一個逝者就需要一個墓穴(塔位),其“行業規模”更加可觀,與每個人的關係更加“密切”。
    因此,我們不能排除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裏,墓穴業出現下面情形的可能:
    情形一,為讓低收入者死得其“所”,政府迅速向墓穴開發商提供一些優惠地塊,並對“入住”逝者的生前收入進行嚴格審查,因為這叫“經濟適用墓”;
    情形二,為了不讓墓穴開發商挂羊頭賣狗肉,也為了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政府拿出一筆資金補助那些即將駕鶴西歸的低收入者,這叫不補“磚頭”補“人頭”;
    情形三,為鼓勵墓穴開發商多造廉價墓、小型墓、大眾化墓,政府連續&&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並對企業降低墓穴成本的技術開發給予財政支持,這叫多用市場手段而少用行政干預……
    墓穴業與房地産業一樣,都需要土地,都關乎民生大計。所以,兩者都少不了百姓的關注,也都離不了政府的監管。
    現在,該是政府出手的時候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