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強:國家應考慮設立"大病救助"專項資金
可解決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2010-03-12 作者:記者 楊燁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黨工委書記張光強
“兩會上,我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談起這些天的感受,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黨工委書記張光強告訴記者。作為一個長期和農業科技打交道的人大代表,他這次參加兩會帶來了11份建議,幾乎全部都是關於農村的。每份建議的字數都不多,但都是他在示範區裏多次調查和研究得來的。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給予了農民因病住院一定補償,緩解了農民的經濟壓力,無疑是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張光強&&。但他坦言,這種農村新農合目前尚無法解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患“大病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依然存在。
張光強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楊凌示範區做了一個統計:示範區內共有農民12萬人。2005年至2009年,農民患大病累計住院75人,住院費用總額441.71萬元,新農合報銷112.5萬元,農民自己負擔329.24萬元,報銷比例為25.5%。
“我記得有一位姓周的農民曾經因患白血病住院,費用總額為21.85萬元,新農合為其報銷了1.5萬元,剩下的20萬元醫藥費,讓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家庭一夜之間變成負債纍纍的特困戶。”張光強記憶猶新地説道。他&&,即使按照目前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政策,也最多只能給其救助5000元,這對於20萬元的醫藥費來説,僅僅是杯水車薪。
對此,張光強建議,國家應該考慮在實行城鄉合作醫療和民政部門實行醫療救助的基礎上,由國家、省級和市、縣財政,共同在西部地區縣級政府設立“大病救助”專項資金,加大對低收入群眾“大病救助”的力度,使政府負擔患大病農民住院費用總額能達到60%以上。此項資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