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待遇低困擾高校青年教師
    2008-03-17    作者:葉鐵橋 原春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青年教師因為待遇太低而不斷流失,雖讓人痛心卻也無奈。在兩會上,來自高校的代表和委員為青年教師鳴不平。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委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房價太高了,住房成了問題。“特別是許多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他們工資的增長始終跟不上房價的增長,很不協調,租房、住房還是買房,暫時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顧秉林説,青年教師的待遇與工作所應該獲取的酬勞很不對稱,工資待遇偏低,壓力也很大,“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關愛,這樣才能使他們能更好地成長,發揮出他們的潛力。”
    不斷飆升的房價給高校青年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郝平委員説:“有的青年教師多方借貸購買商品房後,節衣縮食,每月的工資在償還房貸之後所剩無幾,成為‘房奴’和‘月光族’,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
    “學校周圍的房價已漲到每平方米八九千元了,遠在江寧的房價也到了四五千元;菜場的肉價已到了十幾元每斤;到外面吃碗水餃、麵條也都漲價了。可我的工資是區區2500塊大洋!”
    這段話,摘錄於一封流傳甚遠的辭職信。信是由南京某高校一位青年教師寫給大學校長的。
    “我也要生活!我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何時才能把女友娶進門?”這位青年教師在信中痛苦地問校長,“我首先要養活自己,要奉養父母。校長先生,您知道有多少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在這苦忍着,遇到一起抱怨不斷,但沒有人聽見。”
    他的信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許多青年教師都發言袒露自己的待遇及苦惱。
    在網上討論區,一個名為“南京高校教師工資水平調查”的帖子就引來了全國各地許多青年教師“曬”自己的工資單。武漢某高校一位青年女教師“曬”出了她2007年3月份的工資條:實發1393.57元。
    “這點工資與本姑娘的個人能力、教育投資、年齡內耗(27歲)和社會物質消費水平極不成正比。”她抱怨説,“本姑娘正準備明年跳槽到更好的高校去,讓學校葛朗&似的領導們哭去。”
    3月7日,在教育部部長周濟列席的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議上,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業委員直言,“青年教師待遇不高,他們在大城市安家立業很艱難。”
    她特別提出,目前進行的工資制度改革對青年教師的幫助不大,而學校能夠拿出來扶持青年教師的經費又很少,穩定青年教師隊伍成了大問題。
    還有一個讓青年教師感到非常為難的現象是,他們發現,越好的高校,青年教師工資反而越低。北京大學一位教師説,北大還有許多年輕老師的收入每月僅有2000元。而一些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師收入反而要高過這個數。
    “他們真是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南開大學副校長陳永川委員深有感觸地説,多數青年教師都是有了博士或碩士學位後才進入高校的,大多承擔着繁重的本科教學任務,考核、晉陞又迫使他們必須完成科研工作,但他們的待遇確實太低。
    “大多數青年教師在工作時已30歲左右,又面臨結婚、購房、生子、贍養父母等問題,僅僅靠那麼一點兒工資收入,生活壓力可想而知。”陳永川説。
    為此,陳永川在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名為《關於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高校工資的分配中,適當向青年教師傾斜,使得青年教師工資增加的數額高於其他教師,同時,在各項基金的申請中,繼續加大青年項目的比例。
    “高校青年教師是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正處在創造力的高峰期,又正處在事業的起步階段,確實值得特別關注”。陳永川説。
    而郝平委員則提交了一份《關於為高校青年教師集中建設兩限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提案》,建議有關部委協調&&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在各個高校集中的地區,投入財政專項資金,專門劃撥建設用地,為高校青年教師集中建設兩限房和經濟適用房,以此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
    郝平&&,在此之前有過先例,1993年以來,北京先後建設了海淀區西三旗“育新花園”、六道口“靜淑園”、藍旗營、朝陽區“望京花園”等高校住宅區。“這些成功的實踐證明,為高校青年教師集中建設兩限房和經濟適用房的舉措,在現實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本報北京3月16日電
  相關稿件
抓緊完善和落實農村教師工資、津補貼制度 2008-03-08
靠什麼留住高寒地區“特崗”教師 2008-03-06
“中國最富裕的教師”俞敏洪的“自強經” 2008-01-07
教師轉正 一次“誤會” 2008-01-07
我國中小學特級教師津貼標準今年起將上調 2008-01-02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