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王梅珍代表:慈善不僅僅是捐款捐物
    2008-03-17    記者:岳德亮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梅珍建議,加快慈善立法,發展慈善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引導先富起來的人們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共同改善困難群體的生存狀況、縮小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提升社會凝聚力。
  慈善事業被經濟學家稱作“社會的第三次分配”。王梅珍代表説,大力發展、全面推進我國的慈善事業是一個必須的方向。對於當前涌動的慈善衝動,必須從法律上給予保護、支持,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規制,否則很可能産生矛盾和負面影響,進而對人們熱心慈善事業的積極性造成打擊。
  王梅珍代表建議,慈善立法應當確立扶貧濟困的基本原則;明確自願無償,即慈善捐贈應當自願無償,不得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由捐贈人自主實施捐贈行為;強調公開公正,即慈善捐贈程序、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公布捐贈款物要尊重捐贈人的意願;強調政府推動,即制定慈善政策法規,制定慈善優惠政策,依法監督管理、規範募捐行為,規範使用捐贈款物,維護慈善組織和捐贈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同時,應重新界定慈善行為。慈善活動不僅僅是款物的捐贈,還包括人民群眾自願參加、奉獻愛心的一些慈善行為,包括人民群眾的義工行為、社區中的志願者行為,以及按照自己的能力來為他人、為社會、為困難群體進行扶助的行為。
  王梅珍代表還&&,只要是納稅人通過民政部門認可的慈善團體進行捐贈,建議允許在繳納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時進行稅前扣除。但申請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非盈利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必須具備致力於服務全社會大眾,並不以盈利為目的;全部資産及其增值為公益法人所有;終止或解散時,剩餘財産不能歸屬任何個人或盈利組織等條件。
  相關稿件
陳海嘯代表:社會救助不應總是“紙上談兵” 2008-03-17
王小同:設立“孝敬節”傳承發揚孝敬文化 2008-03-17
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2008-03-17
張素榮:幫助零就業家庭增強“找飯碗”能力 2008-03-17
戴茂榮:發揮國有農場潛力 領頭新農村建設 2008-03-17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