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韋江宏代表:創新管理模式根治探礦權混亂局面
    2008-03-15    記者:王聖志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隨着礦業快速發展,也引發了全國範圍內搶登探礦權的新一輪‘跑馬圈地’,‘圈而不探’、‘囤積礦權’和‘倒賣礦權’的現象普遍存在。”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韋江宏説,“國家應治理和規範探礦行為,清理前期形成的大量閒置探礦權,促使投資探礦者加快探礦步伐。”
  據韋江宏代表介紹,我國現行的礦産資源法是1986年制定的,相關規定已表現出與目前礦業發展形勢和市場經濟發展現狀的不適應。由於新設探礦權成本很低,於是出現了一批不以採礦為目的的探礦權人,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探礦權、囤積探礦權 ,伺機高價出售。而許多真正要投資探礦權的企業卻難以得到優質礦權,只能通過高價購買,大大增加了前期的“灰色成本”,使後續的探礦活動難以為繼。
  近年來,各地相繼採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如提高探礦權申請的准入門檻,或者借鑒土地使用權的管理辦法採取招拍挂有償出讓等。但這些措施只是增加了新申請探礦權的難度和成本,卻沒有解決“圈而不探”和囤積、倒賣礦權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正常的探礦活動作為有益於國家和經濟發展的風險投資,應該得到鼓勵支持而不是限制。
  韋江宏代表建議,國家應制定可操作的措施,清理前期形成的大量閒置探礦權,促使投資探礦者加快探礦步伐。提高探礦權申請門檻,以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以及資金實力來制定標準,作為獲得探礦權的必要條件;對探礦權的面積作出最高限額,並設立探礦權期限;用經濟杠桿來增加探礦權維護費用,限制盲目佔地和圈地。
  相關稿件
車曉端代表:打擊“地下錢莊”須重罰重判 2008-03-15
“天上的阿里”變了樣 2008-03-15
全國人大代表認為機構改革有利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2008-03-15
有所為有所不為 轉變職能找準位 2008-03-15
保持清醒頭腦 增強憂患意識 2008-03-15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