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中華文化標誌城”該不該建?
    2008-03-14    作者:李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華文化標誌城”到底該不該建,這項宏大的工程是否會勞民傷財?3月13日,本報聯合中青在線、新浪網邀請3位全國政協委員一起探討這一話題。他們是:復旦大學教授、“中華文化標誌城”復旦大學規劃組負責人葛劍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郝時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園。

中華文化的標誌是什麼

    兩年前,復旦大學接受了濟寧市政府的委託,為其規劃“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建設,葛劍雄成了項目組的負責人。在許多網民眼裏,葛劍雄被認為是“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支持方。他為自己澄清:“我是支持我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説支持濟寧市現在公布的方案。”
    中華文化拿什麼來作標誌?葛劍雄説,他提出了建“文化副都”的概念。但他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人造的概念,是沒有人能夠全部承認你的,除非得到國家的授權,讓它來行使一部分本來應該在首都行使的全國性的文化功能,還可以減少北京的壓力。他建議,在文化標誌城裏建造一個國家紀念堂來紀念56個民族所有值得紀念的列祖列宗。
    在郝時遠看來,中華文化的標誌到底是什麼?“天安門前的華表算不算標誌?故宮皇城算不算標誌?……這些都可以算。”郝時遠説,“你現在打出來一個‘中華文化標誌城’,到底要做什麼東西?”他認為,試圖人為地打造一個所謂的標誌城,來增強民族的凝聚力,這絕對不可能,也沒意義,“無非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到這個地方去”。
    看到“文化副都”這個概念,趙園説,“大家反映最強烈的是,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山東方面也非常強調它的規模,在預算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資金的投入。”她感到奇怪:他們竟以巨大投入來證明這個東西的價值,“我覺得這恐怕是最令民眾感到震驚的地方”。

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嗎

    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在政協大會上發言時,將“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建設提升到了“中華文化復興的經始創舉”和“傳承中華文明的千秋偉業”的高度。
    “從表述的層面我覺得這是一篇奇文,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文章了,他的表述非常誇張。”趙園説,她非常不樂意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有人在那兒圈了塊地,然後命名,而且還像搶商標一樣,試圖把它變成唯一的實體,這個實體還被人認為是文化家園或者精神家園。趙園批評説:“這個邏輯比較荒唐,思路太誇張了,非常離譜兒。”在她看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絕不會通過行政指令形成,它肯定是在漫長歷史歲月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濟寧市市長張振川3月11日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稱,中華文化的主流是漢文化,漢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濟寧,因此“建設地是比較明確的”。
    郝時遠注意到一些不正常現象。他發現一些有關“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宣傳,開始利用這個名義,“把文化資源都要拉到那個地方去”,宣稱中國文化的根、腎和神都在那裏。“這個炒作我就覺得過分了,它沒有學術支撐。”郝時遠説,如果談文化古都的話,北京、洛陽、西安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稱都,而且的確是歷史上的都城,“山東之地無非是東夷之地”。
    更讓郝時遠感到吃驚的是,他在濟寧的“東方聖城網”看到了一句“狂妄”的宣傳語—“引領政治經濟文化走向”。“是引領濟寧,還是引領全國?東方聖城是不是要引領整個中華民族的走向?”郝時遠説,“這種效應已經在放大,而且有一些不負責任了。”
    承接文化城的規劃,葛劍雄聲稱自己是領到了“一個命題作文”,“不是你個人的自由創造”。儘管他認為“中華文化標誌城”不像是一個正式的名稱,需要多多考慮,或者提交全國人大去定,但他還是提出了“文化副都”的方案。“完全是一個人造的東西,你不人造怎麼辦?”葛劍雄説,“我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案了。”他還打聽到了其他機構提供的規劃,“不瞞你説,我認為其他的更玄”。
    復旦大學提供的方案,包括:1平方公里的核心區,10平方公里的中心區,建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館,還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以及中國科技館。他們還提出來建一個百戲園,把民間的藝術聚集到這裡。葛劍雄説:“既然找不到抽象的東西,也不存在共同的,只能用大量實際的東西來展示,至少在這裡各種文化都看得到。”
    他承認,這是不得已而想出的辦法。“這樣的東西要麼靠宗教信仰形成,要麼靠行政命令推動。”

要走科學程序,要尊重公眾意見

    另外,讓廣大公眾和一些政協委員感到震驚的是,300億元從何而來?葛劍雄説,他也不知道,“我們從來沒有提出過要300億元”。
    郝時遠認為,如果説國家的確要支持這個項目,就要讓它走科學的程序。把它打造成一個中國的文化標誌,甚至是具有文化副都的功能,並在這裡舉行國家大典,郝時遠説:“這就不僅僅是立法機關要考慮的問題了,社會公眾的意見也必須尊重。”
    郝時遠感到遺憾。他説,還沒有看到這些程序,卻已經看到有的規劃機構在論證過程中,已經在一筆一筆地算包括都城建立以後的經濟效益,如每年在這裡搞國家慶典多少次?每次多少人?每人要在這個地方花多少錢?總計多少?今後會以多少的比例增長?旅游收入會是多少?郝時遠説:“後期的經濟效益已經體現了。”
    很多網民認為,建這個文化城是打着文化幌子向國家要錢,搞旅游開發。而趙園所擔心的正是,在這樣宏大的工程背後,“會有怎樣的利益關係”?
    “這需要我們冷靜下來一項一項考慮清楚,看目前想象的東西能不能夠實現。”郝時遠説,比如把過去能在北京解決的問題,都搬到濟寧去,到底是浪費還是節約?
    趙園提出,應該把建文化城的資金優先用於解決更重要的民生問題。葛劍雄説,這要中央政府統籌考慮,它會比較輕重緩急,比較它的作用,原則上確定建還是不建,“但不能擠佔義務教育的錢,不能擠佔扶貧的錢。如果政府沒有錢,那麼暫時不要建。”
    山東方面的一些主要官員在提及這個項目時,喜歡強調“有69個院士的簽名支持”,但據趙園了解,有列在名單上的院士聲稱與他們無關。“如果這個屬實,那是一種造假行為,為爭取這樣的工程,如此不擇手段會影響到政府公信力。”趙園説。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相關稿件
四川啟動大熊貓文化宣傳展示活動 2008-03-14
書價虛高不利於文化大發展 2008-03-14
第二屆中國徽菜之鄉美食文化周在京舉辦 2008-03-06
體驗日本地方獨特的“蠶桑文化” 2008-03-05
山西:像“挖煤”一樣“挖文化” 2008-03-04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