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王守彬代表:大力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
    2008-03-09    本報記者:張健    來源:經濟參考報

王守彬代表在接受採訪。

  王守彬代表提出,應該大力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發展,拓寬市場,做好國內國際兩篇“文章”。
  王守彬以農民身份連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一手創建的營口青花集團已經成長為全國耐火材料的行業龍頭,在2007年實現産值34億元,利潤2.02億元,納稅1.8億元。身為營口青花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王守彬代表指出,“走出去”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走出去”的主體是企業,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理應是貫徹“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結合我國當前及未來發展需要和資源狀況,民營企業“走出去”,重點應放在境外資源合作與開發上。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處於嚴重資源依賴階段,資源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礦産資源總量佔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但是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的58%,排名第53位,且富鐵、錳、鉻、銅、鎳、鋁、鉀鹽等大宗支柱性礦産資源短缺,未來20年的供需缺口持續增大。在國內礦産資源嚴重匱乏這一格局難以根本改變的條件下,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走出去”,是優化我國資源配置,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王守彬認為,民營企業現在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只要政策到位、有一定的扶植力度,是可以較快見到成效的。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營業收入總額超過50億元以上的大型民營企業有103家,員工人數過萬的有83家。在對外投資方面,民營企業增長勢頭明顯,已發展到境外投資建廠,從事資源開發,設立研發中心,開展跨國並購,對外承包工程等多種形式,並出現集群化、規模化、園區化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走出去”具備獨特的比較優勢。它們機制靈活,對市場反應敏感,投資決策果斷,工資分配、營銷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權。民營企業産權清晰,責任明確,自擔風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不要國家投資,也不要政府承擔風險。
  為了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加速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他建議,加快制定和實施鼓勵政策,為“走出去”企業創造一個更寬鬆的政策環境。一是進一步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簡化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手續,取消境外投資規模限制,滿足企業購匯進行境外投資的需要。要進一步解決境外投資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海外探礦公司,國家進出口銀行或其它銀行用於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境外礦産勘查開發投資項目的政策性貸款利率,原則上應優惠于國內同類項目。設立特別貸款項目,專門用來扶持到國外勘探、開發我國短缺性和大宗支柱性礦産的企業。要進一步放寬條件,減少限制,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上市,拓寬“走出去”企業的融資渠道。
  王守彬指出,信息不暢是目前走出去的一大瓶頸,要強化信息收集和發布工作,為“走出去”企業提供詳實、可靠、及時的信息服務。我國駐外機構及時提供當地資源狀況、投資政策、法律法規等最新信息,及時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對外公布。
  他提到,要幫助民營企業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和我國駐外商務機構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通過商會協會等中介組織不斷培訓和督促,健全民營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為“走出去”提供企業的體制基礎。
  他説,建立海外發展風險基金,對企業“走出去”十分必要。當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國家還有很大一部分處於高風險地區,可以由有關部門出資與民營企業自籌資金,共同建立發展風險基金,為“走出去”人員創造一個安全、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相關稿件
建立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進出的“綠色通道” 2008-03-09
孟祥凱代表:逐步開放我國低空空域 2008-03-09
魯南臨港産業區建設亟待加快步伐 2008-03-09
長三角一體化要盡快破除行政體制性障礙 2008-03-09
劉正東代表:創出資源扶貧新路 2008-03-09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