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公益性”標定公立醫院改革航向
政協委員建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2008-03-08    新華社記者:劉錚 吳晶晶 周婷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兩個提法在政協委員中引起共鳴。委員們建議,作為醫改難點之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要以“公益性”為航向,盡快起航。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機構的主體,但面臨著經費不足、自謀生路的壓力。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楊利霞現身説法:目前政府每年投入僅佔醫院人員經費的15%,其餘部分和醫院發展、科研、後勤服務等費用全靠掙錢自籌。醫院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出現一些“趨利”行為。
  “現在的公立醫院沒有真正體現公益性。”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導左煥琛委員認為。當前許多公立醫院基於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出現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導致了過度用藥和過度醫療行為,違背了行醫辦院的原則。
  “首先要明確,公立醫院不能以贏利為目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導王旭東委員強調,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國家大、百姓收入低,公立醫療機構要為百姓提供優質、廉價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加大國家財政投入應當成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支撐條件。重慶市衛生局局長屈謙委員指出,提供公共服務已成為政府越來越重要的責任,政府應當對公立醫療機構加大實實在在的投入。政府投入的方向,應當是最基本的建設、設備、人員培訓和科研。
  政府加大投入,並不意味著走回頭路。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劉鴻庥委員提醒,公立醫院的改革也不應回到過去完全大包大攬的老路上去。
  “政府首先要確立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定位、要求和目標。”楊利霞委員建議,在此基礎上確定公立醫院的數量、規模、大型醫療設備的購置、大型項目建設等,科學規劃建立公立醫院的投入機制,防止種瓜得豆;同時,提高醫務人員待遇,確保改革後公立醫院技術隊伍的穩定和醫療技術、科研水平的提高。
  收支兩條線可以作為一個好的切入點。左煥琛委員指出,公立醫院的經費主要應當由國家出,但不可能立刻全部實現,只能一步步來。可以先選擇一部分公立醫院搞收支兩條線試點。同時,加大發展社區醫院力度,方便百姓看病。
  委員們建議,要積極、多層面發展各類醫院,不能要求國家把所有醫院都“包”起來。例如,可以發展各方麵條件都非常優越的私立醫院,也可以發展慈善醫院,滿足各個層次的需求。
  相關稿件
兩會代表談綠色奧運:碧水藍天辦奧運 2008-03-08
代表委員談奧運經濟:奧運利於經濟長遠發展 2008-03-08
醫療體制改革話題仍是代表委員關注熱點 2008-03-08
代表委員關注科技奧運:自主創新技術集中亮相 2008-03-08
三位“女鐵人” 2008-03-08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