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07 本報記者:李佳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在看到外資所帶來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必須承認,現行的外商投資政策也存在一些問題,應予以完善和調整。”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宗慶後代表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國企業在利用外資的利潤分配格局中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外資憑藉資本和知識産權等高端資源,大量使用我國的廉價勞動力生産中低端産品廉價出口,由此造成絕大部分利潤被境外資本所賺取,中國企業為外資“打工”的情況十分普遍。其次,外資引進的總體質量不高。一些地方盲目崇尚外資的現象較為嚴重,由此造成的是一些跨國公司借機向我國轉移高耗能、高污染的産業,加劇了我國一些地區的環境惡化,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境外資本已開始影響我國的産業安全。隨着近些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自身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國際資本不斷收購並控制我國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和盈利能力強的優秀企業,外資壟斷的趨勢已初現端倪。 對於如何調整引進外資政策,宗慶後給出了具體建議。要鼓勵和引導國內企業真正從提升我國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推動産業結構升級的角度,有選擇地吸引外資,對單純引進外資的做法要加以必要的限制。同時要消除一些地方對外資引進數量人為制定指標的現象,推動各地政府在吸引外資問題上的着眼點從引資金額向引資效果轉變。 另一方面,在稅收、環保、勞動等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健全的基礎上,推動外資企業的優勝劣汰。勞動合同法頒佈以後,一些外資因為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而撤離,這種現象並不可怕,相反還有助於我們清理、淘汰一批技術含量低、員工待遇差的外資企業,為更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企業騰出發展空間。要切實解決內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增強國內企業在外資引進過程中的主動權。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外資壟斷的監管力度,盡快在反壟斷法的基礎上制定操作性更強的配套規章制度,保護我國的産業安全,確保經濟發展主動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