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中國市場:全球經濟變局中的新機遇
    2008-03-06    本報記者:劉璐璐 張莫 方燁 實習生:尹乃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儘管全球正籠罩在美國次貸危機、經濟增長預期下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消費者信心受挫等迷霧中,渣打銀行仍樂觀地看好2008年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其集團行政總裁Peter Sands日前預測,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他&&,渣打將在這一輪全球經濟變局中緊抓中國機遇。Peter Sands的這種決策,主要緣於2007年下半年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渣打全球經營收入只增加28%,而中國業務經營收入卻增長了73%。
  同樣看好中國市場的還有正在大批涌入中國的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區和其他業務區不同,這裡沒有淡、旺季之分,中國業務主管合夥人吳港平365天都是“忙並快樂着”。去年底,安永公布了其截至2007年6月底的2007財年的業績,其中中國區的業績增長非常搶眼:中國內地及港、澳業務收入增長41%,遠高於安永全球的15%的增幅。吳港平興奮地向記者透露,從2007年7月到2008年1月的七個月中,安永實現了比去年同期更高的增長率。

上海陸家嘴金融區一角。新華社發

投資者與銷售商在中國市場上的進退

  改革開放初期,資本短缺的中國一直靠廉價的生産要素為籌碼進行招商引資,可是隨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確立和國內産業結構優化的進程,長期的盲目引資方式正在發生轉變,中國開始給引進外資設置“門檻”,即從數量為主轉向質量為主。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外企將不再被鼓勵進入傳統製造業和出口導向型領域。
  那麼,在目前形勢下,全球各類在華投資者正發生着哪些變化呢?商務部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把全球投資者分成了投資者和銷售商兩大類,投資者當中又劃分為製造業投資者和金融投資者兩類,以此説明中國市場在全球不同商人眼中的變化。
  對於傳統的視中國為廉價組裝基地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投資者而言,由於成本上升、外資優惠政策消失等因素,中國在其眼中地位下降。梅新育認為,近期“廣東外企大逃亡”的傳聞沸沸颺颺,實際上就是折射出這種心態;而韓國企業非法出逃風潮,更是極端的案例。
  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製造業投資者而言,因為這些行業需要技術水平較高的員工,相應需要用較高的薪酬來吸引員工。所以,隨着中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配套産業的成熟,勞動力成本上升反而能夠成為激勵他們發展的因素:因為這樣才能吸引到優秀的員工。
  對於金融投資者而言,中國收入水平上升、高儲蓄率和目前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給他們創造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在他們眼裏中國市場地位上升。
  對於銷售商而言,中國人力成本(或者説收入)的上升意味着中國消費能力的增強,在華銷售(或者説對華出口)的吸引力因此大大上升。母國市場蕭條,那麼他們對中國作為銷售市場的需求就會進一步上升。

投資區域從東部到西部的延伸

  隨着外商參與中國經濟的領域從出口轉向更廣的國內經濟,他們投資活動的重心也從沿海主要城市轉到二線城市和內陸地區,中美商會會長柏邁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美國投資者在中國首選的投資地點不再局限於北京、上海、廣州,而是分佈在各個地區,西部的投資逐漸增多。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教授張銳公開發文&&,無論是跨國性轉移還是跨區域性轉移,都是資本逐利性的表現。“就如同當初外國資本蜂擁來華主要是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而獲利一樣,當中國市場成本發生變動並進而侵蝕到外企的利潤時,一些外企的撤離就成為了外資最原始的商業衝動。”而對於勞動密集型産業的梯度轉移,即向用工成本低、稅收優惠和環境標準寬鬆的地方遷移是必然的規律。
  張銳認為,外企資本的這種切換方式並不足以説明中國市場已經失去了吸引力,應該區分開外資的適應性轉移和擴張性轉移。對於中國而言,完全沒有必要靠犧牲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要素來挽留惟利是圖的國外資本,反而是政府要對那些繼續留在中國的優質外企加大保護和扶持力度。

投資領域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移

  世界銀行在分析中國引資政策和環境後發表的《中國利用外資的前景和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2006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將佔到預計流入發展中國家的25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的30%左右。照此流量,張銳按産業轉移理論分析,跨國公司産業轉移一般遵循先製造業後服務業,然後是研發中心的遞進過程。目前,外企進入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進入了第二階段。
  中國自加入WTO以後,市場變得更加開放,外資也開始向國內不同産業擴展。來自中美商會的統計表明,目前,服務業、物流、銀行和旅游已成為美商投資的新增長點。
  在金融服務方面,更多外資銀行在中國增設了分公司,外資參股中國銀行業的規模迅速擴大,農村市場向外資敞開了大門。在物流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國物流企業來華投資,中國也相應的為外資物流企業&&了指南及一套物流企業國家標準。特別是伴隨着製造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物流供應鏈越來越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産業,稀缺的物流網絡資源將吊起外企的新胃口。在航空方面,中美商會&&的2007年白皮書中説,預計未來20年裏,中國民航業將繼續以每年高於9%的速度增長。照此,中國將很快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從而為美國供應商提供極大的商業機會。
  有資料表明,從現在至2010年,包括工程承包、設計諮詢、技術轉讓和物流運輸在內的中國服務貿易業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態勢。這給全球的各種外資提供了機會。

  相關稿件
對世界極具吸引力 2008-03-06
各大外資金融機構角逐中國市場 2008-03-06
兩會特別報道:國際坐標下的中國經濟•致讀者 2008-03-06
能源消費: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 2008-03-06
中國是間接能源供應大國 2008-03-06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