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經濟參考報    
首頁 今日關注 最新播報 專題報道 建言獻策 兩會觀察 兩會現場 兩會時評 兩會圖片  
 
農民工代表被熱捧的冷思考
    2008-03-03        來源:中新網

    生活在底層的數以億計的中國農民工,終於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中有了自己的三名代表,他們連日來備受媒體熱捧,今後這些天,他們仍將是閃光燈的寵兒。
    從受到社會歧視的弱勢群體,轉變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固然令人欣慰,但欣慰之餘,社會還應當有冷靜的思考。
    來自上海的朱雪芹、廣東的胡小燕和重慶的康厚明,是有史以來的首批農民工代表。
    從普通的打工仔打工妹,一躍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三人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不斷有農民工來找他們,寫信、打電話、發短信,反映各種問題。
    三人的變化,是其背後的農民工社會地位得到提高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兩億左右的農民工,他們對城市建設和發展功不可沒。
    多年來,很多農民工在子女入學、社會保障、工資發放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壓力和歧視;同時按照現行有關規定,他們也很難成為其所在城市的人大代表。因為他們“工作在城市,選舉在農村”
    去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做出明確規定: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省、直轄市,應有農民工代表。朱雪芹等三位代表的産生,使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有了最直接的代言人。
    雖然朱雪芹等三人都明白,全國人大代表的頭銜,並非只是個人的榮耀,承載更多的代表龐大農民工群體的沉重責任。但坦白説,指望三人代表兩億多人的龐大群體,能夠發出這個群體的全部呼聲,顯然是不現實的。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就認為,“農民工出現人大代表的標誌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但無論如何,農民工入選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令人欣慰的開始。另一方面,能夠代表農民工的,並非僅僅只有三位農民工代表。
    近年來,在整個社會的關注下,農民工的生活狀態已經得到了很大改變,比如多年來各界都致力於解決農民工被拖欠工資問題;浙江取消城市暫住證制度,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同城待遇;重慶設立農民工日;山西實施農民工權益保護條例等。
    專家認為:農民工制度性身份是中國現行的社會體制和戶籍制度造成的。因此,解決外來工民生問題,就要從帶有根本性、制度性、法規性的深度來思考、研究和解決。
    隨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城鄉二元體制逐步改變,最終可使農民工融入到其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共享社會進步發展的成果。

  相關稿件
從農民工退保反思觀賞性政策 2008-02-26
農民工,單位給你安排住宿了嗎? 2008-02-26
中國農業銀行成立農民工養老金管理中心 2008-02-26
公共財政"不公共"加劇農民工"退保潮" 2008-02-25
北京赴渝請重慶農民工返京務工 2008-02-25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媒體刊例|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