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03 作者:劉先琴 肖一 來源:光明日報 |
|
|
“對於河南這樣一個地處內陸的發展中省份來説,創業精神不足是我們與發達地區最大的差距,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創業的時代,一個創富的時代,今天我來最重要的是看看農民工的創業問題。”初春的北京暖風徐徐,位於南四環東路城環城的河南商戶們,今天感到格外溫暖和興奮。前來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代表,不顧旅途勞頓,到這裡進行調研慰問。 城環城汽配城佔地30多萬平方米,是北京目前最大的一家進口汽車配件批發市場。它是由河南信陽市固始縣農民工黨支部、工會牽頭,拉動河南籍346家商戶在這裡發展起來的。目前,僅信陽籍員工就達3000多人。在汽配城大門口的興願峰達商貿公司,徐光春詳細詢問了經營規模和方式,建議他們進行上門服務,建立售後檔案,跟蹤把生意做大做好;在德華盛業公司,看到銷售人員建立的詳細的電腦銷售網絡,徐光春高興地鼓勵他們充分利用現代手段,讓客戶享受到方便快捷服務,事業自然會有大的發展;在固始縣駐京汽配城辦事處,徐光春看到工會生活園地裏黨支部開展活動的照片,十分高興,他把同來的省工會主席、省勞動保障廳廳長介紹給這裡的農民工黨支部,交代他們説:“你們有了困難就找他們解決,你們的事業發展到哪,後方的黨支部和工會就跟到哪。” 隨後徐光春和在場的商戶們圍在一起座談,傾聽他們的意見。他説:“有句老話叫‘兒在外、母擔憂’,河南有1900多萬農民工離開了家鄉在外打工創業,省委省政府日日夜夜牽掛着你們,你們工作得怎樣,生活得怎樣,我們都非常記挂。”徐光春語重心長地説,“河南最終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7000萬農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而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富餘農民的轉移問題,要從單純賺錢的思想轉變為創業的思想,這樣才能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做好富餘農民工轉移的大文章”,他又談了對勞動力“轉移”的理解,“轉移這兩個字的涵義其實非常深刻,轉是‘轉身份’。移呢,就像移這個文字一樣,由‘禾’和‘多’構成,就是要把多餘的‘禾苗’給換個地方,要真正從農村轉移出來,栽下去,紮下根,種下去,真正生根發芽,這才是真正的‘轉移’。”他對在場的農民工説:“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而現在影響我們富餘農民實現真正轉移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掙錢’和‘創業’這兩個概念的認識和理解,缺少創業的思想、缺乏創業的精神,我們一定要破除這種思想,走出家門天地寬,勇於創業作為大。我們要奏響我們中原農民的創業之歌!”他説得激昂振奮,在場的農民工和創業代表中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這已經是徐光春代表第四次在兩會前夕看望農民工。此前,他分別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對農民工的就業、子女就學和就醫問題進行了調研。他説:“我到河南工作後,就為自己定下了一條規矩,每年去看看咱們在京務工創業的河南籍農民工。對於河南這個勞務輸出大省來説,他們是我們省委省政府最關注和記挂的群體。”(本報北京3月2日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