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智能體“進化” 下一代手機雛形顯露
2025-11-26 記者 吳蔚 張漫子 來源:經濟參考報

  11月25日,華為新款折疊屏手機Mate X7正式發布,其搭載的小藝智能體能力再度升級。近期主流手機廠商發布的新品均不約而同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體驗。業界專家指出,隨着頭部企業在智能體研發上持續發力,深度融合AI的下一代手機已清晰顯露雛形。

  據介紹,Mate X7首次商用A2A(Agent to Agent)智能體協作技術,讓“幫我值機,選一個靠窗的位置”這類複雜需求僅憑一句指令即可完成。“這標誌着手機‘從智能到智慧,全面進化’。”華為常務董事、産品投資委員會主任、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説。

  當前,我國主流手機廠商已全面布局AI智能體賽道,形成集體發力態勢:榮耀此前宣布YOYO智能體可實現3000個場景的自動執行,且具備自進化能力;OPPO、vivo等廠商也同步升級人工智能戰略,重點強化端側AI算力與場景適配能力。

  具體到應用場景,各大廠商的技術布局各有側重並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OPPO聚焦文字交互與記錄場景,其一鍵閃記、AI寫作和實景對話等功能已實現高效落地;vivo深耕影像美化領域,AI路人消除、定制美顏等功能持續優化用戶拍攝體驗;華為、榮耀等頭部企業則在智能體協作與自進化領域展現核心優勢,成為推動手機從“工具終端”向“個人智能中樞”轉型的核心力量。業界普遍認為,全棧自研能力與場景落地深度,將直接決定廠商在下一代手機競爭中的話語權。

  對於下一代手機的核心特徵,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應具備感知、記憶、規劃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夠自主理解並拆解複雜任務、狀態回滾、隨機應變和群智協作,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執行。”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宮超也認為:“未來,智能體手機可能讓傳統App逐步退場,用戶只需提出需求,智能體就能領會意圖並自動調取相關服務。”

  沉浸式體驗成為下一代手機的另一個重要突破方向,推動交互模式從“觀看”向“進入”升級,相關探索已逐步落地。此次華為Mate X7推出的“AI動態圖書”即為典型嘗試,華為閱讀聯合多家出版社首發11大類50本精品內容,通過智能插畫、動態排版等技術提升閱讀沉浸感,為AI場景拓展提供了新範式。

  在現有探索之外,下一代手機的形態創新更具想象空間。榮耀CEO李健提出的“ROBOT PHONE(機器人手機)”概念引發行業關注,他認為,未來手機將突破固定形態限制,結合傳感器、機械結構與智能體能力,實現更廣泛的物理世界交互。

  行業共識已逐步形成: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體驗,正成為手機品牌突破同質化競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核心抓手。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AI手機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為16%,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增長到54%。正如宮超所言,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還沒有形成産業閉環;但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將會給手機産業帶來革命性顛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