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未來之城“擁抱”未來産業
2025-11-26 新華社記者 李鳳雙 張濤 齊雷傑 來源:經濟參考報

  被稱為未來之城的雄安,寄託着人們的未來觀。這座新城在拔節生長中着眼於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主動“擁抱”未來産業。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作出明確部署,這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動力。

  近日,記者走訪河北雄安新區,創新熱潮撲面而來,未來産業正助力雄安新區向着高水平現代化城市邁進。

  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大局

  當年註冊、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當年下線……今年10月,首顆“雄安造”衛星“雄安一號”在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線。這家公司産線正式量産後,將具備年産100顆以上衛星的交付能力。

  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産業是典型的未來産業。2024年10月14日,首家註冊落戶雄安新區的央企中國星網辦公樓正式投入使用。依託中國星網這顆“主星”,雄安新區謀劃了衛星互聯網、時空信息、商業衛星智造、空天飛行器4大賽道。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雄安,首批疏解的3家央企總部已入駐運營,1家央企總部主體結構封頂,400多家央企分支機構、4000多家北京來源企業實現落地。

  2024年12月&&的《雄安新區促進未來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着眼打造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率先培育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標誌性未來産業,前瞻布局生命科學、未來能源、未來産業科技服務三大新增長領域。

  走進雄安科創中心中試基地,北京煜鼎增材製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裏一排排金屬3D打印機全速運轉,利用高強度激光將金屬粉末“打印”成大型金屬構件。公司副總經理尹海鋒介紹,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核心技術研發中心和成果轉化&&,煜鼎增材先於學校疏解落地雄安,生産基地規模實現成倍擴張。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王華明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鈦合金、超高強度鋼等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激光增材製造技術。煜鼎增材將北京科創資源與河北産業資源有機融合,為雄安新材料産業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當前,隨着北京科技大學等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加快建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第二批5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區選址落位,雄安新區超前對接高校科技研發資源,加快匯聚高層次創新主體、承接原創性技術研發轉化。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對接京津創新資源,引進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雄安中心等科研機構;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融入北京中關村創新基因和集成服務,已匯聚科創企業215家;雄安高新區建設空天園、信息園、生物技術園、新材料園等産業園區,打造未來産業加速發展區……

  依託&&、聚合資源、構建體系,雄安正努力實現“找技術有高校、找場景有清單、找資金有渠道、找服務有專員”,催生創新種子加速破土生長,更好融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

  標誌性未來産業聚勢成鏈

  作為一座正在建設的新城,雄安新區集中優勢資源率先培育標誌性未來産業。

  “雄安一號”的生産下線,背後是雄安新區空天信息産業的崛起。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耀中説,中國星網“鏈主”企業起到了“定錨”和“磁吸”的雙重作用,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了穩定市場。

  依託中國星網及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雄安已匯聚60多家空天信息領域企業,涵蓋衛星製造、發射、運營、數據應用等,新區首個較為完備的産業鏈正加快構建。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落地發展,具備18項衛星及載荷測試能力的衛星公共測試&&加快建設……

  在雄安新區人工智能産業園,入駐雄安不到一年的雄安華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忙着和産業園多位合作夥伴建立&&,享受到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便利。

  “僅用三個月,公司就完成了簽約入駐流程。免租空間、落地綠色通道、基金投資等工作同步推進。”華清智言創始人李強坦言,這種“保姆式”綜合服務讓他印象深刻。

  最吸引他的,則是雄安新區系統化、前瞻性地將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李強敏銳地覺察到,雄安新區在環保、交通、能源等諸多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是互聯互通的,這為企業提供了實現全域智能化賦能的空間。

  雄安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雄安未來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馬揚飚介紹,雄安新區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目前已聚集上下游企業80余家,覆蓋硬體、軟體、&&、終端等領域,初步形成産業生態集群。

  今年4月,由中國增材製造産業聯盟組織的“裝備強國”高端增材製造雄安行活動順利舉辦,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中交未來智造大廈主題樓宇同步揭牌,推動雄安建設增材製造産業新高地。

  對在雄安新區落地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提供最高3億元的資助;對新獲批建設的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分別給予不超過1億元的資助……這些“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充分展現了雄安新區在新材料領域的開放姿態與發展潛力。

  中國增材製造産業聯盟副秘書長李方正&&,增材製造已成為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央企總部帶動的上下游企業的入駐,為當地增材製造産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打造“未來場景”匯聚地

  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技術與應用正實現“雙向奔赴”。這個主題樓宇裏創新成果琳瑯滿目,覆蓋數字智能、綠色低碳、智慧生活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比賽+評價+交易+風投+孵化+應用”的全鏈條閉環。

  何為“未來場景”?2023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結合雄安未來發展需要,決定在雄安打造“未來之城場景匯”。作為雄安創新發展的標識性IP,場景匯以系列大賽為媒,匯聚國內外前沿技術,促進先進技術迅速對接市場需求。

  駕車駛入雄安容東片區地下停車場,就像進入一座規模龐大的“地下城”——95個小區的地下空間互聯互通。

  大規模開發地下空間,在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同時,也帶來新難題:地面常用導航在地下“失效”,偌大的停車場成了“迷宮”。

  聚焦這一城市發展難題,首屆場景匯設置了地下空間安全應急技術應用大賽。比賽中,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鐵塔科研團隊共同研發的“北斗+5G室分”地下空間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方案脫穎而出。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長路兆銘説,他帶領團隊成員實際感受、反復測試,利用5G室內分佈系統和“5G+北斗組合式定位算法”,攻克了技術難題。

  《雄安新區促進未來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打造一批未來産業場景,推動未來技術、未來産品快速迭代突破。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河北省委雄安辦常務副主任吳海軍説,他們的目標是發揮場景匯牽引作用,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性&&。

  場景匯已成功舉辦兩屆,匯聚了4700余項高新技術,推動51家科創企業落地雄安。主辦方引入數十家投資機構,全過程參與大賽,並在決賽中參與評價。

  當中醫藥遇上人工智能,古老智慧煥發新生機。體驗者坐在一台醫療設備前,對着鏡頭拍張“大頭照”,對着探頭呼口氣,伸出手臂讓尋脈器把脈……幾分鐘後,一份體質報告和調養建議就送到手中。

  “我們研發的中醫AI輔助診斷設備,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亮相後受到關注。”項目負責人、河北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方朝義説,很多醫療機構對這項技術很感興趣,&&他進行諮詢。

  創新源泉涌動,發展蹄疾步穩。“十五五”時期,是雄安新區邁向新型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機遇,這座未來之城正搶佔未來産業新賽道,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5日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