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2025碳達峰碳中和國際論壇開幕
2025-11-25 來源:經濟參考網

11月24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聯合主辦的碳達峰碳中和國際論壇(2025)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幕。本屆論壇以“科技賦能‘雙碳’,綠色引領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政商學界頂尖力量,旨在推進高水平、高質量綠色低碳國際合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翟青,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Inger Andersen,前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國前環境部部長、商業氣候峰會主席Brice Lalonde,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Shechtman,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UNFCCC)氣候行動負責人Niclas Svenningsen,OECD駐華首席代表Tamas Hajba以及廣東省有關領導分別致辭。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埃尼獎、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全球能源獎獲獎者,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歐洲工程院等8院院士王中林,中國能建中電工程總經理李屹立,歐盟中小企業中心高級顧問、意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獲得者Massimo Bagnasco,巴西駐華使館環境與氣候參讚Luiz Keppe,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UNESCAP)能源政策顧問施訓鵬,聯合國原環境規劃署政策規劃司司長Gary Lewis,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亞太可再生能源理事會主席Steven Ducat等20余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産業領軍人物分別作主旨演講。

史玉波&&,中國自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碳達峰碳中和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國際合作和務實行動,中國能源研究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高水平、國際化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模式,共同謀劃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翟青在致辭中強調,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全球治理面臨多重難題。隨着綠色低碳先進技術落地應用,科技創新深度賦能,中國在諸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關鍵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國的“雙碳”實踐不僅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危機提供了“中國方案”,同時也為綠色技術與産業發展創造廣闊空間。

張曉強指出,“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産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和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他強調,發展零碳園區是貫徹落實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在建設零碳園區時應當用好綠電直連、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模式,有效消納快速增長的大規模新能源電力。

王中林在主旨演講中以“走向未來的藍色能源”為主題,生動展示了利用藍色海洋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創新解決方案。他&&,傳統技術難以高效利用海洋能,其團隊發明的納米發電機技術具備全天候、低成本、零排放的突出優勢,並已通過海試驗證能為小型設備供電,將助力解決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問題。

李屹立在主旨演講中系統闡述了中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實施能源低碳轉型國家戰略的成就與路徑,以及中電工程在企業層面的創新實踐。他指出,中國在能源低碳轉型中展現出大國擔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並在核能、特高壓、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領先。面對未來挑戰,需突破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和零碳技術等瓶頸。中電工程以創新為引領,通過“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N”的轉化應用以及“N到無限”的場景拓展來全面實踐國家戰略,正通過探索可控核聚變、高空風能等前沿技術,開發綠色氫基燃料等創新能源載體和拓展“算電協同”“交能融合”等應用場景,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紮實的解決方案。他強調,隨着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速,各國應繼續深化綠色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發展。

11月24日至25日,論壇同步開啟圓桌會議與專題平行論壇。圓桌會議圍繞綠色低碳轉型相關的技術協同、産業融合、國際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度對話。專題平行論壇聚焦細分領域,分別圍繞“零碳技術與零碳園區創新”“能碳治理的法治保障與標準引領”“AI與能碳技術創新”“船用替代新能源的産業發展與生態共建”等主題展開。

來自政商學界的400多位嘉賓出席論壇,中電工程辦公室、中和院,所屬廣東院相關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論壇。(鄭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