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告別“失能的尷尬” 看智慧康養新升級
2025-11-25 記者 彭韻佳 劉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陜西渭南一家護理院,80多歲的劉奶奶因骨骼肌肉疾病完全失能,每天的護理工作既耗體力又考驗耐心。

  “以前守着劉奶奶,一天裏大半時間都耗在清理大小便上。如今,借助二便智能護理機器人,我能多抽時間陪老人説説話。”護工李冬(化名)説。

  這款智能護理機器人專注解決失能群體排便的護理難題。它嵌入在護理床上,感應到第一滴尿液,設備即自動啟動,溫水沖洗、暖風烘乾,全程無需任何人工介入。這既能有效降低護理工作強度,也能幫助被護理者告別“失能的尷尬”。

  同樣的變化,正在全國多地發生。在四川成都的護理院,一直照顧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儲奶奶的護工説:“以前清理時,她總不好意思地把頭扭過去。用了機器人以後,老人家話都多了起來。”

  科技創新的溫度,藏在對人的尊重與關懷裏。

  談及設計初心,江蘇俏院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東説:“讓每個失能老人生活得更體面,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老齡化浪潮下,護理難題早已不是家事,而是社會大事。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萬。

  為讓更多失能老人能夠享受有尊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照護,長期護理保險正在全國範圍試點並推廣,這也給護理行業帶來了新機遇。

  作為長護險試點城市之一,江蘇南通市探索將家用照護床納入支付範圍,其中智能化産品“二便智能護理機器人”價格降幅將超30%。施東説:“借助長護險,這款産品將走進更多百姓家。”

  目前,搭載“實時監測系統”的新一代護理機器人已進入測試環節,未來通過手機就能實時查看老人的心率、血氧等健康數據,隨着更多新技術的融入,其照護的精準度與便捷性還將持續提升。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智能照護,用技術迭代回應市場期待,讓科技成為守護老年人尊嚴的堅實力量。”施東説。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擴大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服務供給”。

  採用倣生結構設計的外骨骼機器人正成為新型智能拐杖、喂飯機器人通過智能捕捉嘴部變化進行喂食、AI多模態照護系統有望讓照護更精準……當前,科技與康養的融合正不斷走向深入,“老有所護”的承諾正在加速落地。

  業內人士&&,長護險的發展需要擁抱大數據與高科技,推動更多智能化輔具設施的應用。

  當科技為護理注入新動力,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正轉化為行業迭代升級的新機遇。這不僅是護理行業的“智”變,更是民生保障的“質”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