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本市場近幾週對人工智能投資泡沫的擔憂刺激權重科技股明顯回調,龍頭企業英偉達公司19日公布的財報雖然表明市場需求持續強勁,但難以化解市場對人工智能大規模投資下泡沫風險的擔憂。
英偉達財報顯示,在截至10月26日的一個季度,該公司實現570.1億美元營業收入,環比和同比漲幅分別為22%和62%,高於市場預期的549.2億美元,毛利率環比提高1個百分點至73.4%。英偉達該季度凈利潤為31.9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增幅分別為21%和65%,經調整稀釋後每股盈利為1.3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25美元。英偉達預計,2026財年第四季度(從10月27日開始)將實現65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毛利率預計將進一步提高至74.8%。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並不認可人工智能行業存在泡沫的擔憂,反而對公司業務高度樂觀。他説,英偉達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的銷量遠超預期,雲計算人工智能芯片已經售罄。黃仁勳還&&,用於訓練和推理的算力需求在不斷加速並呈現指數級增長,人工智能進入了良性周期,人工智能的生態在快速擴大規模。
英偉達公布業績後,市場對人工智能泡沫的擔憂只是短暫緩解,其股價雖在19日的交易中出現超5%的漲幅,但20日高開後未能維持漲勢,以3.15%的跌幅收盤。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其11月對世界上的172名基金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有53%的基金經理認為人工智能股票已經處於泡沫之中,略低於10月份的54%。高達63%的基金經理認為當前全球股市估值過高,高於10月份的60%。
目前,市場的擔憂主要集中於企業斥鉅資建設數據中心帶來的債務風險,上下游企業之間資金內部循環,甚至有企業刻意通過財務手段抬高業績。
Novo資本公司董事總經理本·哈伯格認為,發展人工智能所需能源和芯片規模的數字看起來很瘋狂,可能更多是泡沫。但産品端並非有同樣熱度。人們開始意識到在數據中心方面很可能出現了過熱。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顯示,全球大型科技企業預計從2025年到2028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支出達到2.9萬億美元,但自身收入只有1.4萬億美元,需要通過私人信貸、企業債、資産支持證券和私人股權投資等分別融資8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1500億美元和3500億美元。
數據還顯示,美國科技板塊上市公司近5年資本支出年均複合增長率已經達到18.1%,與1999年至2000年科技泡沫時相當。
資金在人工智能生態內循環推高業績可能帶來風險隱患的例子已經出現。如,克魯索能源系統公司、藍貓頭鷹資本公司和普拉莫裏數字基礎設施正投資150億美元在得克薩斯州中部阿比林市建設總規模為1.2吉瓦的數據中心,甲骨文公司作為主要客戶已簽訂為期15年的租約,而甲骨文公司主要客戶是OpenAI並從英偉達購買芯片,英偉達則承諾對OpenAI進行1000億美元投資。如果甲骨文與OpenAI的合作成效不佳,該項目建設的100億美元貸款在5年後再融資時無疑將面臨困難。
當然,也有不少聲音認為人工智能應用處於爆發期,實際需求推動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有很大不同,當前存在的泡沫可能是“健康泡沫”。
貝萊德集團認為,當前人工智能處於爆發周期,大多數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本投資通過盈利留存和企業現金籌資,而非通過舉債籌資。
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旗下投資服務平台USSA國際公司美洲市場、資産類別和投資組合策略負責人岑鳴15日在北美明德論壇2025年會上&&,人工智能帶來的資本支出驅動美國股市和經濟增長,投資回報率從2018年不足15%升至2025年25%以上,同時市場需求大於供給。人工智能投資目前仍在高效運轉,預計短期內人工智能資本開支大幅減緩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科技公司如今擁有大量自由現金流,正用自有資金推動擴張,幾個核心的科技巨頭企業資産負債表非常穩健,這與2000年情況不同。
安聯保險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杜毅也在北美明德論壇上&&,人工智能目前處於早期階段,出現全面泡沫還為時過早。OpenAI公司的收入是2026年美國人工智能領域需要關注的核心指標,其收入能否達到預期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明年人工智能投資整體形勢。如果不計人工智能的拉動作用,美國經濟現在可能處於沒有增長的局面。因此,美國不會輕易讓人工智能領域在2026年出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