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網約車“一口價”:“司乘兩難”如何解?
2025-11-25 記者 黃興 王辰陽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多地針對網約車低價競爭亂象,發布暫停“一口價”“特惠單”、嚴禁強制司機接“一口價”訂單等措施,引發關注。

  “一口價”模式旨在提供透明價格、提升消費體驗,緣何引發糾紛?是否應取消這一模式?又應如何構建平台、司機、乘客三方共贏的生態?“新華視點”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一口價”訂單引發糾紛

  所謂“一口價”模式,是指乘客輸入起點和終點後,系統依據行程信息給出固定結算價格。與實時計價不同,在“一口價”計價中,乘客看到的預估車費即為最終實付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一口價”模式本身具有獨特優勢,解決了部分出租車、網約車訂單存在的繞路、價格不透明等痛點。乘客可享受較低的出行成本,且不用擔心“被宰”;對平台來説,“一口價”訂單也可提升調度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重慶網約車司機黃師傅説:“雖然‘一口價’訂單價格比常規訂單低,但它數量多,多跑的話可以得到更多派單機會,或更容易接到優質訂單。”

  但與此同時,部分“一口價”或特惠訂單因司機拒載、乘客體驗欠佳等問題引發糾紛。

  重慶市民楊女士通過百度地圖預約網約車,選擇了“一口價”訂單。司機接單後,10分鐘後仍未到達。楊女士致電司機,司機稱“馬上就到”,但10分鐘後仍未趕到;再度催促下,司機説“你要是等得不耐煩,就取消唄”。楊女士説,自己多次因“一口價”訂單遭遇拒載。

  也有一些乘客反映,部分司機為節省成本減少空調使用,也有司機會張貼“行駛過程中不開空調”或“開空調每公里加價2元”的提示;一些司機因想方設法盡快到達目的地而超速超車,導致乘車體驗下降。

  一名乘客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反映,打車回家途中,司機瘋狂超速、違規變道。一名廣東乘客説,有“一口價”訂單司機會直接&&“這單就是廢單”,或是讓乘客加10元回來的路費。

  黑貓投訴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網約車領域投訴量超9.4萬件。從投訴問題看,乘客普遍反映實際車費與預估不符、司機服務態度差等。網約車領域糾紛中,“一口價”訂單最為突出。

  緣何引發糾紛?

  一些司機因收入空間不斷壓縮、強制低價接單,而對“一口價”訂單頗有微詞。

  記者採訪多名網約車司機了解到,雖然在乘客的App界面顯示是“一口價”,但不同平台上司機收入方式不同,有的是固定收入,有的仍按里程計費。一些司機之所以拒載,是因為“一口價”訂單價格過低,部分訂單甚至低於正常訂單價格50%以上。

  “乘客看到的‘一口價’,和司機到手的收入不是一回事。”上海網約車司機楊師傅夜間接的一筆特惠快車單,行駛里程12公里,乘客端顯示45元,疊加優惠券後實際支付37元,而他按里程計算僅收入25元。

  記者了解到,堵車場景也令一些司機頭疼——遇上高峰擁堵時段,“一口價”訂單很可能會倒貼油費、增加時間成本。一名浙江司機稱,曾接過一個11公里的訂單,因為堵車走了1小時40分,價格卻只有20元。

  業內人士指出,早期平台多以“高額補貼+低抽成”策略搶佔市場,但後期部分平台不斷壓低運價或採用較高抽成模式,司機利潤空間不斷壓縮。

  “平台不斷降價,為保住訂單、留住司機,我們也被迫加入價格戰,非高峰時段的單價已從幾年前的1.8元/公里降至1.2元/公里。”攜華出行重慶地區負責人張勇説。

  網約車司機趙明告訴記者,他在大平台上接單抽成約為20%;而中小平台依靠聚合平台引流,司機接單後面臨“聚合平台+網約車平台”雙邊抽成,略高於大平台。

  如何構築三方共贏生態?

  近期,多地密集&&網約車價格監管政策。如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全面暫停“一口價”“特惠單”等低價營銷活動,嚴禁價格欺詐、惡意壓價行為。

  廣東清遠、江西鷹潭、浙江寧波等多地召開座談會,或對網約車平台進行約談,一些地方提出不得強迫網約車司機接“一口價”訂單。

  那麼,究竟是否應取消“一口價”模式?

  多名業內人士&&,治理的核心不是“禁止”,而在於尋求“最優解”。應在規範市場秩序的基礎上發揮“一口價”模式的優勢,建立合理的定價和利益分配機制,既要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和良好體驗,也要維護網約車司機的合理收入。

  記者了解到,多地已採取舉措,約束平台經營行為、規範行業秩序。

  昆明等地發布規範性文件,要求合理設定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並公開發布。8月,滴滴出行、T3齣行、曹操出行等多家企業發布公告減少抽成。業內人士認為,降低抽成比例可以提升司機收入透明度,但需結合長效機制保障實施效果。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治理價格無序競爭 維護良好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明確提出經營者應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共同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下一步,應如何破解行業困局、實現三方共贏?業內認為,仍需政府、平台等多方協同努力。

  重慶交通運輸系統一名相關負責人認為,各地應科學研判城市網約車的需求總量,通過數量管控有效防止惡性競爭導致的社會資源浪費,維護行業穩定健康發展;成立網約車行業聯盟,加強行業自律,避免低價“內卷式”競爭。

  張勇認為,網約車平台也要轉變經營理念,從“降價”轉向“提質”,更注重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通過技術驅動和優化管理降低綜合運營成本、創新開拓市場場景。與其“卷低價”,更應思考如何實現差異化和高質量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