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包括浙江、四川、深圳等多地證監局披露數張券商罰單,涉及第一創業、東方證券、浙商資管等多家券商或券商資管機構,違規事件則包括了從業人員不當行為、重大事件未及時報告、監管信息報送不及時等多類問題。部分合規負責人同樣因未履職被追責。
近年來,從制度建設到執法實踐,證券業監管持續走深走實、監管穿透性不斷加強。在業內人士看來,證券業嚴監管有助於夯實“看門人”責任,保護投資者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提升市場信心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數起違規事件遭處罰
深圳證監局日前發布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稱:第一創業)前從業人員謝廷蘭因在從業期間存在違規推介外部場外期權平台並為客戶交易提供便利的行為,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根據監管決定書內容,謝廷蘭在第一創業證券從業期間,具體違規行為包括向客戶介紹外部場外期權平台,並為客戶通過該外部平台參與場外期權交易提供便利。根據相關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謝廷蘭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目前,中證協從業人員基本信息公示中已無謝廷蘭的執業信息,顯示其或已離任。

潘悅 製圖
深圳證監局近期還披露了針對另一位證券分析師王志傑的處罰公告。經查,王志傑在執業期間存在洩露尚未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觀點,向投資者違規私自薦股,並為近親屬所在的其他證券公司介紹客戶,謀取不正當利益等違規行為,違反了證券行業多項執業準則及監管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東方證券德陽廬山南路證券營業部則因未及時向監管報告情形而涉及違規。四川證監局披露罰單顯示,東方證券德陽廬山南路證券營業部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營業部合規管理和從業人員執業管理不到位;二是未及時向四川證監局報告影響客戶權益的重大事件。
此外,在近期券商罰單中,還有一例針對券商資管的案例。浙江證監局最新發布的兩則行政監管措施決定顯示,浙江浙商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浙商資管”)因人員管理存在合規漏洞,被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公司合規負責人楊鍇因履職不到位同步領罰,相關違規情形均被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監管核查顯示,2025年1月至7月期間,浙商資管在人員管理環節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對擬聘任董事盡職調查不充分,人員准入把關存在明顯疏漏,同時所報送的監管信息存在錯誤,暴露出人員管理全流程的合規短板。
浙江證監局&&,浙商資管上述行為違反相關規定,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楊鍇作為公司合規負責人,未充分履行監督、報告職責,對此次違規情形負有責任,同樣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要求其吸取教訓,強化對公司經營管理及執業行為的合規審查和監督檢查。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證券領域較為頻繁的監管處罰也為行業敲響警鐘,在資本市場監管趨嚴背景下,金融機構需築牢合規防線,尤其在人員准入等關鍵環節強化風險管控。
證券業監管工具箱不斷豐富
進入年末,證券業強監管持續加碼。四季度以來,已有13家券商收到交易所及各地證監局罰單。這些罰單覆蓋經紀、投行、場外衍生品等全業務鏈條,處罰對象既包括機構也不乏相關責任人員。
此前的11月14日,浙江證監局連發7張罰單,其中6張指向上海證券及旗下營業部和員工;同日,華福證券因投行業務問題被廈門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同時,監管對“老鼠倉”行為的打擊力度也持續升級。11月11日,黑龍江證監局對時任某券商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湯某明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經查明,湯某明利用職務便利知悉公司自營賬戶股票投資交易、持倉情況等未公開信息,進而實施了一系列違規操作。黑龍江證監局對湯某明合計處以470萬元罰款。
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4日記者發稿,年內券商領域罰單已有300余份,違規領域涉及分析師違規、人員管理不到位等合規類問題、場外業務違規、信息披露以及廉潔從業等多個方面問題。
據悉,目前2025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已經啟動,而上述處罰或對券商在分類評價中的表現産生影響。
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的決定》,將《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更名為《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並作出多項重要修訂。此次修訂是券商分類評級制度自2009年實施以來的第四次調整,距上一次修訂相隔五年。其中,新規對重大違法違規的公司直接下調評價結果,也提高了“資格罰”扣分分值,不過對主動糾錯、開展先行賠付的券商,可適當減少扣分分值。
實際上,近年來,監管層正在通過強化制度建設,持續壓實券商合規責任。
例如,在此前發布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 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中,證監會明確提出,要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要求,建立健全執業負面清單和誠信檔案管理制度,進一步壓實投行“看門人”責任;要督促證券公司健全投行內控體系,提升價值發現能力,加強項目甄別、估值定價、保薦承銷能力建設。
中國證券業協會也在今年3月發布了《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指標(2025年修訂稿)》,引導行業強化黨建引領、提升政治意識、加強廉潔從業管理。該評估指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證券業嚴監管有助於夯實“看門人”責任,保護投資者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提升市場信心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未來監管將趨細趨深,科技賦能穿透式監管,機構合規成本上升,頭部券商憑資本與風控優勢加速集中,中小機構須走專業化、差異化之路,行業分化整合將成主基調。而隨着監管工具箱不斷豐富,“零容忍”正在從監管口號轉變為市場現實。
(實習生周夢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