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硬監督”護航特殊群體讓就醫之路更通暢
2025-11-24 記者 梁倩 來源:經濟參考報

  “毛奶奶,我是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的導醫小蔣,您預約的全程陪診服務由我負責,請問您大概還有多久到院?”清晨7時50分,簡陽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導醫小蔣已提前等候。5分鐘後,82歲的毛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抵達,小蔣立刻上前攙扶老人坐上備好的輪椅,遞上溫水,隨後全程銜接取號、候診、病情溝通、繳費檢查、取藥等環節,直到將老人安全送上返程車輛,她才放心返回崗位。

  這份貼心服務的背後,是“醫社聯動”機制的快速響應。前一日下午,簡城街道紅塔社區居民鄧女士在專屬微信群中焦急求助:家中82歲的毛奶奶已預約次日呼吸內科專家號,但老人行動不便且需隨身攜帶制氧機,急需全程陪診。簡陽市人民醫院門診部負責人黃振看到信息後,第一時間回復“安排專人全程陪同”,隨即敲定陪診人員、核對出診信息,提前掌握老人身體狀況並備好輪椅等輔助設備,用高效協作築牢服務保障。

  毛奶奶的暖心就醫經歷並非個例。聽障患者陳先生因外傷導致多部位不適就醫,由於患者與家屬均為聽障人士,醫患溝通陷入困境。醫院迅速啟動與市殘聯的聯動機制,通過5G視頻連線手語老師實時“傳聲”,精準傳遞病情信息,讓陳先生全程安心就診。“以前看病就像猜謎,現在有手語老師全程幫忙,心裏踏實多了。”診療結束後,陳先生用手語向醫務人員致謝。

  在簡陽,這樣守護特殊群體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而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今年年初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基層,聽群眾“心聲”後的系列舉措。

  2025年初,簡陽市紀委監委在“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流動接訪中發現,不少群眾反映:“‘大處方、泛檢查’現象解決了,普通群眾看病不難了,可家裏有老人、殘疾人的,看病還是很不方便。”

  群眾的“關鍵小事”,就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着力點。為此,簡陽市紀委監委多次深入社區家庭、基層醫療機構和服務窗口,開展沉浸式走訪,面對面傾聽患者心聲,實地察看就醫流程、跟蹤體驗服務環節,精準識別出政策落地難、信息壁壘厚、資源錯配多等深層問題,逐步摸清了當前“看病難”的問題癥結。

  “我們發現,‘看病難’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必須將更多關注投向特殊群體。”簡陽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魏蓉介紹,他們隨即把特殊群體“看病難”列為重點攻堅內容,梳理歸納出4類主要困難情形,為精準施策找準靶心。

  問題找準了,關鍵在推動解決。簡陽市紀委監委迅速督促市衛健局牽頭召開聯席會議,組織相關單位現場協商解決方案;要求各派駐紀檢監察組主動靠前,實施“嵌入式”監督,全程跟蹤措施落地見效。

  一系列針對性舉措陸續&&。針對行動不便群眾,與社區共建“醫社聯動”一體化服務機制,明確分工、閉環協作,讓“就醫有幫扶”成為常態;針對部門資源統籌不暢,推動醫保、民政、殘聯與醫院深度聯動,實現資格互認、補貼結算“一網通辦”、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跑腿次數;針對困難群眾基層就醫資源不足,大力推進“醫共體”建設,擴大遠程會診、專家下沉覆蓋面,讓優質醫療資源直達基層。

  “硬監督”換來了“真便利”。自“有事找紀檢”工作開展以來,該市共收集醫療領域問題訴求42個,推動解決42個,累計服務特殊群體1380餘人次。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必須下深水、不留白。”簡陽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將持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對辦理不及時、不到位等情況,以“硬監督”推動幹部擔當作為,嚴肅查處重復反映卻未實際解決等問題,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