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從“産糧大縣”到“工業新星”
——一個東北農業縣的工業化逆襲之路
2025-11-24 記者 梁冬 來源:經濟參考報

  推進農業縣工業化進程,是增強縣域綜合實力的現實選擇。記者近期採訪發現,全國産糧大縣——黑龍江省龍江縣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立足農牧業資源稟賦,以工業化思維重塑縣域經濟格局,通過實施産業基礎再造、産業鏈提升工程,依託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配套集聚,培育鮮食玉米、現代畜牧、環保新能源三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縣向現代工業縣的華麗轉身。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實現42億元,同比增長4.3%;三次産業比重優化為32:20.8:47.2,第二産業佔比穩步提升,工業化驅動效應逐漸顯現。

  立足農業資源優勢 做足“糧頭食尾”大文章

  近年來,龍江縣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農副産品深加工作為工業化突破口,推動“糧袋子”向“産業鏈”升級,形成“主導産業頂天立地、特色産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龍江縣地處北緯47度世界玉米種植黃金帶核心區,作為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常年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375萬畝,産量達190萬噸。

  走進黑龍江碧海食品有限公司廠區,運送新鮮玉米的車輛排成長龍,車間內數條生産線全速運轉。“為鎖住玉米鮮度和口感,我們實行田間收穫和車間加工同步推進,工人兩班倒連軸轉,清洗、篩選、高溫蒸煮等8道工序下來,不到3小時就能把籽粒飽滿的玉米變成鎖鮮成品。”公司負責人許景君介紹,企業日加工玉米10多萬穗,解決當地500餘人就業,年産值預計達3000萬元。

  近年來,龍江縣鮮食玉米産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按照規劃,到2025年末,該縣將形成“玉米全産業鏈”矩陣:以中糧、碧海為龍頭的玉米籽粒加工業産值達22億元,下游精深加工産業集群産值16.5億元,玉米秸稈、芯、須等副産品加工業産值達4000萬元,真正實現“一顆玉米吃幹榨凈”。

  不僅如此,龍江縣還因地制宜培育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村等鄉村“小産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縣裏引進龍頭企業打造集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研發於一體的農産品加工全産業鏈項目,通過與農戶簽訂報價回收協議,年加工蔬菜2萬噸、生産酸菜1萬噸,帶動周邊農戶就業,讓“小庭院”産出“大效益”。

  “推進農業縣工業化,既是夯實農業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壯大縣域實力的關鍵路徑。”龍江縣縣委書記關寶建&&,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延伸産業鏈條,全縣已構建起品類齊全、上下游協同的産業集群,龍江縣的農業優勢正在轉化為經濟優勢。

  激活資源潛能 打造現代畜牧産業高地

  龍江縣有草原面積20萬畝,年産優質牧草達10萬噸,為現代畜牧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走進秋美牧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數十棟標準化羊舍整齊排列,湖羊“咩咩”的叫聲不絕於耳,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圈舍、添加草料……

  “目前企業養殖了15000頭湖羊,我們不僅自建基地養殖,還推出‘代養模式’帶動農戶增收。”秋美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秋美介紹,公司為養殖戶提供受孕3個月的基礎母羊,全程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和防疫服務,養殖戶僅需按約定上交同等數量母羔,剩餘羔羊達標後按每只700元回收。

  為讓産業紅利惠及更多群眾,龍江縣整合涉農資金4098萬元,在4個鄉鎮分別建設湖羊養殖基地,推廣“養殖基地+農戶”模式。據測算,農戶每養一隻湖羊可獲利潤1000元至1500元,較飼養其他品種肉羊增收700元以上。

  在肉牛産業領域,龍江縣同樣構建起完整産業鏈。以龍江元盛和牛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從畜牧良種培育、養殖示範,到飼料供應、屠宰加工,再到産品研發、市場營銷形成“全鏈條覆蓋”的高檔肉牛産業體系。

  “我們將以高檔肉牛改良為突破口,培育一批高檔肉牛改良戶、育肥戶,構建‘龍頭帶基地、以基地促龍頭’的産業化格局。”龍江縣縣長付先鋒&&,到2025年末,全縣將實現企業年屠宰高檔肉牛2.5萬頭,産值實現20億元,豬、羊、家禽等同步擴大生産規模,推動現代畜牧産業總産值突破67億元。

  搶抓發展機遇 構建裝備製造與新能源産業新格局

  在縣域工業化進程中,龍江縣不僅深耕農業衍生産業,更着眼“新質生産力”培育,將高端農機裝備製造、新能源産業作為主攻方向,緊扣“雙碳”目標,推動縣域經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在龍江縣錦華管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機器轟鳴,1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着,一卷卷鋼材經過對接、成型、焊接、切管等工序後,變成了螺旋鋼管。

  “年初以來訂單量飽滿,生産一直比較忙。”龍江縣錦華管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錦濤説。

  據了解,龍江縣錦華管業有限公司生産各種規格的螺旋管、橋式濾水管、潛水泵管等産品,主要輻射黑龍江、內蒙古等地,2024年産值近一億元。

  在龍江景西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廠區內,剛下線的玉米脫粒機整齊排列,等待發往東北各地。“我們的玉米脫粒機在東北三省市場佔有率超70%,今年新廠房啟用後,産能進一步釋放,預計全年銷售額將達到3億元以上。”董事長張金鋒説。

  穿過大興安嶺南麓,走進松嫩平原,在連片的農田邊緣,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組矗立在天地之間……

  龍江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風、光、生物質資源豐富且品質較高,並網接入、送出條件優越,具備發展新能源産業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龍江縣聚焦“雙碳”目標,緊抓新能源發展機遇,以“資源換産業、資源換投資”,依託引進中國一重、中廣核、江蘇遠景、中國大唐、陽光電源、國家電網等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風、光、生物質等新能源,推動新能源産業規模、投資、産值上&階,聚力打造“百億級環保新能源産業集群”。

  目前,龍江縣環保新能源産業集群已具雛形:風電産業總投資47.27億元,總裝機規模80.5萬千瓦,年發電量28.65億千瓦時;光伏産業總投資5億元,總裝機規模10萬千瓦,年發電量1.92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産業總投資2.74億元,總裝機規模3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

  “未來,我們將繼續向優勢資源要項目,以工業化理念、産業鏈思維,做深‘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文章,跑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龍江速度’。”關寶建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