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年內誕生52隻翻倍股 人形機器人賽道迎洗牌期
2025-11-24 記者 張漢青 實習記者 許張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首次迎來人形機器人傳遞火炬,不久之後的開幕式上人形機器人更是化身“樂師”。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在資本市場也熱度不減。記者梳理同花順iFind、IT桔子數據發現,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370家概念股公司的整體營收和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11月19日,年內已發生相關融資事件162起、融資金額超400億元。

  行情熱 概念股超九成年內收紅

  370家相關概念股公司表現如何?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370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2.92萬億元、歸母凈利潤0.1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86%、13.59%。其中,有312家公司實現盈利,有52家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100%,增幅位居前三的公司分別是方正電機(1531倍)、博傑股份(67倍)、光電股份(21倍)。

  此前引發爭議的小鵬人形機器人IRON,其關節驅動系統來自方正電機。方正電機三季報顯示,其凈利潤從上年同期的不足萬元爆發式增長至1375.73萬元,這不僅得益於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營收激增,還有機器人這條第二增長曲線的加持,其機器人業務毛利率高達40%,今年上半年還拿下了小米CyberOne二代全身32個關節電機訂單。

潘悅 製圖

  今年才新增“人形機器人”概念的博傑股份,早已進軍人形機器人的測試板塊。博傑股份此前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為適配人形機器人平衡控制、避障和運動軌跡跟蹤高精度需求,研發出1弧秒精度的IMU傳感器測試平台;針對人形機器人電子眼觀測與電子皮膚觸覺需求、麥克風收音需求,研發適配人形機器人camera與力傳感器、麥克風檢測技術。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公司在A股市場的表現也頗為強勁。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收盤,370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計達到8.14萬億元,PE(TTM)為46.79;以年內漲幅統計,332隻個股實現收紅,52隻個股實現翻倍,其中,三協電機累計上漲696.28%,奪下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的“漲幅王”。

  機構也在增持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以公募機構為例,截止到今年三季度,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整體持股市值達3419.17億元,較上季度環比增長920.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8.67億元。在同泰基金的基金經理王秀看來,人形機器人行業在三季度迎來頻繁利好,人形機器人指數漲幅近30%,展望四季度,機器人行業密集催化仍將持續。

  融資熱 行業巨頭競相衝刺IPO

  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也迎來融資升溫。記者梳理IT桔子數據發現,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來,該領域國內融資事件數量已達到162起、融資金額飆升至407.92億元(未披露具體融資額不納入統計),遠超2024年全年的融資事件數量(74起)和融資金額(130.54億元),這也意味着資本在加速涌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融資事件數量為138起,累計融資約368.81億元。進入第四季度,融資事件數量再增24起,其中13起披露了融資額。獲億元級別融資事件有9起,分別為樂聚機器人(15億元)、五八智能(5億元)、松延動力(3億元)、靈心巧手(數億元)、星塵智能(數億元)、傲意科技(1.6億元)、千覺機器人(1億元)、加速進化(1億元)、藍點觸控(1億元)。

  人形機器人賽道為何能吸引資金涌入?“今年年初,宇樹機器人通過政策、社交媒體的共同發力,實現了從名不見經傳到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的切換,形成了示範效應,接着大量資本涌入、積極投資,最終讓整個人形機器人賽道都熱鬧起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説。

  在盤和林看來,資本市場和政策面的支持,對人形機器人産業造成了影響,並且形成相互強化的效應,即:政策越支持、資本越積極,資本越積極、政策越是錦上添花。記者梳理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深圳、重慶、蘇州、杭州、武漢等多地,均已密集&&專項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或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

  得益於資金和政策的加持,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競相啟動IPO衝刺。今年7月,宇樹科技正式開啟上市輔導,輔導機構在10月提交了第一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10月底,樂聚機器人母公司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11月,智元機器人公司完成股改,並完成投資人名稱和股權變更,被市場廣泛視為鋪路IPO。

  訂單熱 “上岸”要撐過行業洗牌

  人形機器人企業上市,卻不等於最終“上岸”。

  若無“造血”能力,上市或許只是為了方便部分投資者“上岸”。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在2024年12月29日迎來了首批股票解禁,當晚還發布了有“拆夥”意味的終止一致行動方協議。不久之後,騰訊、民銀等重要股東就開啟大規模減持,騰訊更是在大筆減持套現後跌出財報披露的重要股東列表。

  優必選股價隨之迎來巨跌。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11月13日,優必選今年內市值增幅超150%達到580.48億港元,但與去年3月1337億港元的市值峰值相比,仍相當於“腰折”。不過,今年上半年,優必選營收同比增長27.5%至6.21億元,雖未擺脫虧損狀態,期內凈虧卻收窄至4.14億元。

  何謂“造血”能力?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今年6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宇樹科技年度營收已超10億元,並連續五年盈利;樂聚機器人在今年8月以8295萬元的報價中標“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二期”項目;智元機器人合夥人、高級副總裁王闖在今年10月透露,今年營收比去年增長多倍,可能十倍都不止……

  今年被視作人形機器人“量産”元年。盤和林提醒稱:“整個人形機器人産業都沒有量産,量産至少要在萬台以上。”並非為了確切的使用場景、僅用於展示不能算作“量産”,更多企業如今還處於試驗機階段。

  與此同時,技術路線、商業化路徑的選擇也呈現明顯分化:人形機器人必須長成“人樣”嗎?是先進廠“打工”還是先入戶“陪伴”?

  “人形機器人的雙腿結構可以適應人類的各種生活場景內運動,像是爬樓梯、跨門檻等,但是去維持機器人軀體的平衡要花費巨大成本,工業應用場景採用輪式更適合。”華南理工大學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執行院長俞祝良説。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不要一直盯着人的形狀,應該盯着人的功能,而功能的實現未必需要是完全人形的。”在俞祝良看來,目前人形機器人産業仍處於技術發展的初期,大量産品多是用於高校科研或展覽館等場景,這種採購需求或許可以養活一個企業,但要養活一個産業並不現實。

  “資本不可能永遠維持投入,它要看你‘燒’了錢以後能不能産生效益,這也是産業未來發展必定要注意的地方。”俞祝良強調,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首先要解決自主性的問題,即無需人工干預、無需遙控地完成任務。陪護等特定場景的專用機器人在未來3年內有一定的市場潛力,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産業化應用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市場考驗也在加速。用盡數十億融資、估值一度超200億元的達闥機器人,曾在今年3月陷入停擺傳聞,不久之後與國華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港仔機器人進行“自救”。創始人黃曉慶稱,自己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盡快讓公司實現造血的能力,先讓公司能夠自己回血。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行業洗牌是必然的,卻不必太悲觀。“人形機器人不是一個一兩年的短期生意,它是一個産業,需要前赴後繼的人,而企業是有壽命的。”近期再獲1.6億元融資加持的傲意科技創始人倪華良向記者&&,投進人形機器人賽道的資金會變成某種形態的技術,技術本身是不會被浪費的,只是需要合適的時間點才會爆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