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觸摸“十五五”産業脈搏|技術向新場景突破 具身智能開啟萬億元市場空間
2025-11-24 記者 郭倩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拳擊&上打擂到綠茵場上踢球;從舞&“動起來”轉向工廠“用起來”;從家政康養服務到輔助安保巡檢……當前,具身智能産品關鍵技術持續突破,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産業化步伐顯著加快。與此同時,多傢具身機器人企業頻獲大筆訂單,相關領域投融資保持高熱度。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産業,推動具身智能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相關研究預計,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在2035年突破萬億元,將帶動交通物流、工業製造、商業服務等多個應用領域新質生産力進一步躍升。

  深耕行業技術創新

  11月20日,智元機器人遠征A2人形機器人成功完成長達106.286千米跨省行走挑戰,創下“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跨省行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環境複雜性是不小的挑戰,通過實戰驗證了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能力。”智元機器人合夥人王闖説,機器人要應對柏油、瓷磚等多種複雜路況。為此,研發團隊在機器人的感知系統上做了強化。

  模型、平台等軟體也在持續創新,為具身智能的“大腦”和“感官”提供了技術支撐。

  不久前,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全面開源一款具身智能視覺語言大模型Pelican-VL 1.0。該中心研發人員告訴記者,Pelican-VL扮演着“視覺語言大腦”的角色,為機器人在商業服務、工業、高危特種作業等真實場景中提供強大的環境感知和指令理解能力。

  具身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機器人製造等方面的進步。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我國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産業體系,核心産業規模超9000億元。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由2020年的96萬台增長到2024年的203萬台,4年內實現翻番。四足、人形等機器人創新産品運動控制和智能決策能力不斷突破。

  “具身智能是多種前沿技術的融合體,我國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子領域已進入全球第一陣營,在5G、5G-Advanced和6G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賽迪顧問先進製造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郝璐璐&&。

  應用落地多點開花

  關鍵技術持續突破的同時,具身智能落地應用多點開花,加速從“實驗室技術”邁向“規模化應用”的步伐。

  近日,優必選首批數百台全尺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正式開啟量産交付,將分批投入産業一線應用。

  “今年以來,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累計訂單金額已突破8億元。”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已明確産能爬坡計劃,預計到2026年,工業人形機器人年産能將達5000&。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企業訂單落地、應用場景拓新,具身智能的商業潛力將持續釋放。

  “這將激發整個産業鏈的需求。”賽智産業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安赟認為,在産業鏈上游,AI芯片、操作系統、機器視覺、激光雷達、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將迎來巨大市場機遇。在産業鏈下游,面向不同行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商和應用軟體開發商,將擁有廣闊的藍海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5》顯示,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0億元,在2035年突破萬億元。

  産業融資熱度高企

  面對廣闊的發展空間,具身智能領域迎來投融資熱潮。

  在不久前完成數億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後,安徽聆動通用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速公司行業級具身VLA大模型和具身通用機器人的研發及産業化。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季超告訴記者,當前,具身智能正處於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算力投入、數據採集、硬體迭代及大規模驗證都需要長期資本耐心支持。

  在郝璐璐看來,我國的風險投資、産業投資基金等資本對具身智能産業具有較高敏感性,幫助初創企業加速技術創新、中試和規模化擴張。

  除了資金加持,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系列政策持續加大引導力度。面向未來發展,“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産業,推動具身智能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具身智能領域蘊含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突破核心技術仍是産業發展的關鍵。”郝璐璐説,要重點突破關節模組、靈巧手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善用數字孿生與高性能倣真技術。

  安赟&&,整體來看,具身智能尚處於發展初期,其發展本身就是一場技術、資本與時間的“馬拉松”。未來發展具身智能,可採取“沿途下蛋”策略,先從工業製造、物流、巡檢等需求剛性、場景相對結構化的領域切入,實現商業閉環,再逐步向更複雜的場景拓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