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甘肅安寧:檢察力量護航“銀發經濟” 築牢老年人權益法治屏障
2025-11-24 作者:劉建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以滿足老年群體需求為核心的“銀發經濟”正加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實現老有所養,不僅是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樸素嚮往,更是檢驗社會治理效能和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檢察機關如何立足法律監督職能,精準對接老年群體需求,有效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可靠、可信賴的法治環境,成為一項重要課題。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的系列探索,提供了以法治力量保障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精準監督,築牢“一餐熱飯”安全防線。社區長者食堂作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一環,直接關係老年群體的“一餐熱飯”問題。然而,這一新興業態在發展初期面臨監管責任主體模糊、職能交叉等困境。

  安寧區檢察院積極響應最高檢“食藥安全益路行”專項監督,通過深入排查發現,“多頭交叉監管”的本質是關鍵環節的銜接缺失與責任模糊。為此,該院創新履職方式,在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程序的同時,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圓桌會議”,推動明確食材採購、加工製作、餐食配送等環節的主責部門,構建覆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責任體系。

  在厘清責任的基礎上,檢察機關精準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與聯合檢查機制,實施高風險環節靶向治理。整改後,食堂後廚新增規範的食材處理流程圖,用餐區懸挂監督電話與安全承諾書,管理顯著規範,為銀發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夯實了安全基礎。

  系統治理,織密養老機構安全防護網。保障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將監督視野從單點突破擴展到系統治理。該院將監督觸角延伸至養老機構運營的多個維度,圍繞消防設施、危險器具管理、食品留樣制度、從業人員背景調查等關鍵環節開展系統性監督。

  針對發現的問題,依法向行政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8份,督促整改問題13處。這一過程不僅推動具體問題整改,更督促對轄區10余家養老機構開展全面排查,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規模效應,有效提升養老服務規範化水平,為銀發經濟營造可預期、可信賴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多元保護,構建老年人權益保障全鏈條。在築牢安全防線的同時,暢通老年人維權渠道、守護其核心權益,是增強老年消費信心、促進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面對訴訟困境的老年人,該院運用民事支持起訴職能,介入贍養費、人身損害賠償等糾紛,助力追索合法權益。對於因案致貧、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年群體,則堅持“應救盡救”原則,及時發放司法救助金,傳遞司法溫情。

  在財産安全這一老年人最關切的領域,該院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辦理監督案件維護其財産、醫療等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堅決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構建起事前預防、事中乾預、事後救濟的全鏈條保護網。

  “通過綜合運用多元法律監督手段,我們將檢察職能有效嵌入‘銀發經濟’發展鏈條。”該院負責人&&,“在築牢安全底線、規範市場秩序、保障個體權益等方面,檢察機關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銀發經濟業態不斷豐富,安寧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更新監督理念,優化履職方式,以更高水平的檢察供給,為夕陽紅的美好圖景增添更加堅實的法治底色,護航銀發經濟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