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規模擴張”邁向“價值創造” 業界共話中國主題公園發展新階段
2025-11-24 記者 韋夏怡 來源:經濟參考網

近日,第七屆中國主題公園發展研討會暨2025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年會在中山大學舉行。隨着文化需求的提升與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主題公園正從單一娛樂功能邁向文化體驗、情緒共鳴與科技融合的多維度體驗空間,行業進入以品質與創新為核心的穩健發展階段。與會嘉賓認為,中國主題公園行業應以文化塑造內涵、以創新驅動動能、以品質夯實基礎,推動形成開放融合、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新格局。研討會當日,《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2025》及《2025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同步發布。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當前中國主題公園正處於由規模擴張邁向價值創造的關鍵階段,在文化表達、科技融合與運營管理等方面不斷呈現新的發展活力。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藝術總監、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名譽院長郭洪鈞看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主題公園已從早期的模仿階段邁向自主創新與文化自信的新階段。國內主題公園在主題文化、原創IP、科技融合和運營管理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主題公園作為文化場景化表達的重要載體,將在文旅融合與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他呼籲行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快場景創新、強化文化立園,為中國主題公園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梁增賢指出,當前轉型階段,中國主題公園企業要重視兩個能力的建設:一是主題IP的創意和傳播能力。儘管國內在IP創意與傳播上已有顯著進展,涌現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IP,但這些IP的産業生態簡單,産品內容單一,還無法有效地實現跨領域增值和多産業效益;二是文化主題的轉化應用能力,也叫主題化能力。中國要培育一批類似美國迪士尼幻想工程團隊的創新創意企業,能夠將中華文化元素與游樂設備、主題景觀、管理服務融合創新為系統化的主題體驗。

近年來涌現的原創科幻題材IP,如以未來想象與東方美學相結合的《火星大戰》《拯救藍水星》等作品,展現了我國主題公園在內容創新與文化表達上的新探索。“建設中華文化主題公園的路徑與經驗”專題研討環節,與會嘉賓普遍認為,中華文化是主題公園最深厚的資源與精神根基。未來應通過創新敘事和沉浸體驗,讓傳統文化以當代方式被重新理解與感受,從而實現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圍繞“新時期中國主題公園産業高質量發展”議題,與會者&&,高質量發展應聚焦長期價值與系統創新,重視游客體驗的情緒深度與品牌持續影響力。科技賦能、綠色運營與社會責任將成為行業的新共識,推動主題公園從“建設規模”走向“體驗品質”,從“經濟效益”邁向“文化影響力”。

根據《2025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我國主題公園行業正處於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由“資本投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經過前期的大規模建設與市場競爭,行業發展重心正由單純追求項目數量和客流增長,逐步轉向以效益提升、內容優化和品牌競爭力強化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與精細化運營正在成為支撐行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納入統計的90家主題公園共接待游客12785.68萬人次,營業收入292.52億元。與2023年相比,游客接待量下降1.76%,營業收入下降3.74%。2024年度綜合排名中,上海迪士尼樂園與北京環球影城繼續位居前兩位,綜合排名得分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別是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北京歡樂谷、廣州長隆歡樂世界。

“儘管面臨游客量與收入下滑的壓力,但主題公園行業總體運營仍保持相對穩定,顯示出較強的韌性和自我調整能力。”報告稱,一方面,國際主題公園品牌繼續加大在我國市場的投資與布局。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也積極推進園區升級與主題創新。同時,影視、互聯網和在線旅游平台等跨界主體也正加速進入主題公園領域,推動業態融合與商業模式創新。

展望2026年,業內專家&&,經歷多年高速擴張后,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增量空間收窄、存量競爭加劇,主題公園行業將進入“增長放緩與結構重塑並行”的穩態調整新階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